解读推拿手法中力的概念
北京中医药大学 梁军 于天源 林彩霞 薛卫国 马文珠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推拿手法是推拿治疗疾病的关键,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而手法是通过功力而产生治疗作用的[1],同时手法是一种技巧动作,其要求中的有力不是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和技巧力[2]。笔者认为无论把手法与技巧或是与功结合,其根本的落脚点都是在力。在推拿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作用于患者的体表,其实质就是物体(医生的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对物体(患者)的作用,这就是物理学中“力”的概念。那么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把手法与功结合,其目的是将力运用的更为合理,而力又是技巧发挥的基础,所以推拿手法的关键在于力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关于力在临床和教学中就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用力的基本要求
一般的力的概念,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力,应该与临床的疗效结合在一起,所以它还应该包含力的作用时间、幅度、速度以及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力的大小是决定手法刺激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到“有力”,就是有一定的力度,从而可以达到一定的层次,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但是力的大小的选择还要根据治疗对象、治疗部位、手法性质等因素来适当调整。一般来说,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如腰臀)力量可稍大,而肌肉菲薄的部位(如头面、胸腹)力量要相对小;青壮年患者力量可大,老幼患者力量要相对小。另外,在力的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力的大小要均匀,不可时轻时重,治疗中,改变力量大小应该是逐渐均匀地改变。力的方向取决于具体手法和治疗部位,例如,在运用拨法时,要求垂直于肌肉、肌腱、神经干的方向用力,而捋法要求沿着肌肉,肌腱,神经干的方向用力;治疗部位也决定力的方向,人体各部位肌肉的走行方向不同,在手法的具体运用时要求力的方向也不同。
手法作用的时间也是决定手法刺激量的因素。多数医家公认手法的作用与手法的操作时间密切相关,但具体还取决于病性,病位以及手法的性质等。一般来说,病变时间比较长的治疗时间应该相对的长!,而病变时间短的治疗的时间应该相对的短;病变部位肌肉比较丰厚用力时间应相对长,而病变部位肌肉菲薄用力时间应相对短;在手法性质方面,放松类手法的使用可相对长,而整复类手法要求瞬间用力,那么用力的时间就必须要短。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手法的幅度取决于治疗部位和具体手法,根据治疗部位的大小决定用力幅度的大小。一般情况,治疗部位大(腰背部、腹部)幅度可大,治疗部位小(面部)幅度要小;每种不同的手法要求的幅度也是不同的,例如,一指禅推法要求幅度要相对小,摩法、擦法等要求的幅度相对要大。与力量大小的要求相似,在力的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力幅度要均匀,不可时大时小。在一个部位或整体治疗中,改变力量的幅度也应该是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推拿手法的效果,多数医家认为是“深透”有人[3]补充了“渗透”。所谓“深透”就是指手法的力量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够透达到深层的组织;“渗透”是指手法产生的效果从浅层渗透到深层组织。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力量的大小。“深透”是要求力量要大,使效果直接透达到深层组织。而“渗透”要求作用于体表的力量相对要小,效果出现在浅层,但在局部作用的时间长,使得效果从浅层渗透到深层。
以上的各项基本要求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将它们中的任何一项独立于其它各项之外。 手法的速度快,那相对力量就要小,手法的幅度大,那力量相对也要小;反之手法速度慢,力量相对就要大,手法幅度小,力量相对也要大。所以在手法力的运用过程中,这些基本要求应是综合运用的。
2用力的原则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在治疗过程中!疗效是判定手法好坏的依据之 一% 除上述的用力基本要求之外% 在手法运用过程 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整体用力。整体用力是针对手法运用过程中局部用力提出的。它强调全身要协同运动,而不是用掌或指等着力的手法力就单纯的出于掌或指。用力的具体方法是,起于根,顺于中,发于梢。即力量由足或丹田起,通过下肢、腰、上肢来传达,最后由着力部位作用于治疗部位。整体用力的意义在于,通过全身的协调运动使力量深透。同时避免局部强力造成医生的掌指关节等的损伤。
(2)刚柔相济。以刚柔来看手法基本要求,其中有力和深透代表了手法“刚”一面,柔和、均匀和渗透代表着手法“柔”的一面。持久则是在刚柔相济的基础上达到的。这简单的 12个字表达出了手法要求深层次的含义。
“柔”就是柔和、温和。但柔并不是软弱无力,轻柔的手法还要求做到“轻而不浮”。柔也不等同于轻。柔和的手法也有轻重之分。例如,摩法和揉法均属于柔和的手法,但揉法要求带动深层的组织,摩法只要求做环形而节律的抚摩。影响手法力量柔和的因素有手法力量均匀、力量作用面积分散、力量的速度缓慢和着力部位有弹性。
“刚”,就是强。但刚不同于蛮力、暴力。它与柔相对。所以影响手法力量刚的因素有力量作用面积的大小、力量的速度快慢等。但是很少有手法单纯要求刚,刚多与柔同时在手法中表现,也就是“刚柔相济”。例如一指禅推法属于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手法,其特点就体现为作用点比较集中,速度比较快;而扌衮法是属于刚柔相济以柔为主的手法,它的特点就体现为作用面积相对大,速度相对慢,手法相对均匀和着力部位有弹性。
3用力的其他要求
(1)形体要求。正确的形体姿势可保证手法操作的合理与协调。形体的要求包括体松和体正两个方面的内容。体松,就是放松,是指精神和机体放松。体松要求医生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体正,就是身体正直。做到了体松和体正,就可以保证力量运用的整体性,保证力量可以顺畅地传达。
(2)呼吸要求。呼吸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于平静的状态中时,呼吸平稳,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当紧张时呼吸会变得急促,呼吸也表浅。反过来,当观察到一个人呼吸急促,有憋气的感觉时,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为了实现体松,保证整体用力,就必须注意到呼吸的问题。在所有手法操作时,都要求做到自然呼吸,不要憋气。 这一点在操作频率比较快的手法中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擦法,每分钟要求在100次左右。这时就要求医生在操作时要自然呼吸,切忌屏气。
以上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解读了手法操作中“力”的问题,这些方面都密切相联,要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内容,而且勤于练习才能做到手法的合理运用,才能达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