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慢性乙肝病人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原则 【感染性与传染性疾病讨论版】

慢性乙肝病人的自然病程和治疗原则

--------------------------------------------------------------------------------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基于对其自然病程的共识。围产期HBV感染者中90%以上发展为慢性感染,6岁以前的儿童感染后慢性化的危险性为30%左右,而成人期获得性感染者中仅1%~12%(平均<5%)慢性化。我国的HBV携带者绝大部分来自围产期感染。
  典型的围产期或婴儿感染可分为三期:初期为病毒复制-免疫耐受期,其特征为高水平HBV-DNA,但肝损害缺乏或轻微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此期约持续10~30年,进入中期,即病毒复制-免疫清除期,病毒负荷量减少,血清转氨酶上升,肝内有明显坏死炎症。最后,HBeAg清除,进入第三期,即病毒非复制(低复制)期,表现为HBsAg持续阳性,HBV-DNA处于低水平,转氨酶基本正常,呈慢性携带状态。成人期感染仅后两期,而无病毒复制-免疫耐受期。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慢性HBV感染的预后取决于活动性病毒复制存在与否以及肝损害程度。在免疫功能缺陷者,病毒不能清除而持续复制,肝坏死、炎症持续存在,即典型CHB。在细胞因子如转化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下,肝贮脂细胞(Ito细胞)激活,过量释放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氨基多糖胺等,引发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约半数慢性HBV携带者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证据,而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CHB病例中约有15%~20%在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肝损害的轻重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对379例HBV携带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组织学仅为汇管区炎症(慢性持续性肝炎)者,5年生存率高达97%,而在肝实质内呈现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慢性活动性肝炎)者5年生存率为86%,肝硬化者仅为55%。
  CHB治疗的原则是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应抗坏死炎症-纤维化,阻止向进行性肝病发展。中、西药物在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方面各有所长,应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