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在发篇我的综述《脑 【胶 【质 【瘤 【治 【疗 【现 【状》 【神经内科讨论版

脑 胶 质 瘤 治 疗 现 状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的发病率约占50%,在我国,占颅内肿瘤的33.3%~58.9%,平均43.5%。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混合性胶质细胞肿瘤和室管膜肿瘤。Kleihues和Cavenee[1],于2000年发表的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又将此四类肿瘤分成20个不同的类型和亚型:它们的生长部位、病理形态、分子生物学、生物学行为(Ⅰ~Ⅳ级)、影像学、治疗对策和结果等亦多有不同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目前胶质瘤无法根治,1980年美国全国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中,只有5.5%生存超过5年。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仍少于1年。所以,神经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中极富挑战性的肿瘤之一。
1 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难点和发展趋势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脑胶质瘤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决定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肿瘤的侵袭性是肿瘤细胞与宿主及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参与脑胶质瘤细胞的高增殖和侵袭行为。脑胶质瘤高增殖和侵袭行为是当今的治疗难点,以至有人比喻它能有效地“逃避”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案,导致病人最终的不可治和死亡[2]。目前显微手术只能做到肉眼切除,而不少呈“树根状”生长的脑胶质瘤细胞浸润到正常脑组织内,成为无法全切
的根源;放疗副反应大,骨髓抑制常见;化疗毒性反应及“多药耐药”尚无法解决。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
2 手术治疗
  手术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在明确诊断,改善症状,减轻肿瘤负荷,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随着显微手术及激光、超声吸引、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改进,以往认为不能手术的肿瘤,目前也可以手术切除。特别是术中磁共振和导航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全切率,同时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术中磁共振可以衡量切除面积的大小,功能性神经导航系统可以显示术野的位置,防止增加无谓的神经功能损伤[3]。
为了进一步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可以在切除肿瘤后的囊腔内放置ommaya贮液囊,在术中及术后向囊腔内注射化疗药物,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5]。目前,我们已经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远期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3 放射治疗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近年来放射治疗,主要进展集中在放射增敏剂的应用和选择,放射剂量、放射野、时间间隔的改进上。大多数胶质瘤对射线不敏感,因此应用增敏剂来提高放射效果,可以提高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放射增敏别是指电离辐射中能增强生物效应的物质。临床上用于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常用增敏剂有硝基咪唑类、生物还原剂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如Misonidazole、SR-2508、R0-03-8799等放射增敏剂,可选择性增强缺氧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比单纯放疗效果提高30%~70%[6]。
对于不能够完全切除的肿瘤及复发的肿瘤应用伽马刀治疗是有效的。有报道说,对于Ⅱ级星形细胞瘤,伽马刀的局部肿瘤控制率达到70%~93%[7]。
近距离放疗(放射粒子植人)[8]125I植人瘤床内,可预防胶质瘤复发。Femandez等报道58例恶性胶质瘤在瘤床永久性植入125I后,中位生存期超过30个月,再手术率仅45%。Patel等对40例复发性胶母细胞瘤予以手术加瘤床永久性植入125I,剂量120~160Gy。从植入起计算,实际生存期47周,有7例在59周时仍生存。无1例出现归咎于放射坏死或损伤的症状。
4     化学治疗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化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环节,手术或(和)放疗使部分脑胶质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大多数肿瘤还难免复发。化疗对进一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脑胶质瘤化疗的方案很多,但主要用药还是以亚硝脲类为主体的单一或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欧美国家常用的方案有:PCV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苄肼、长春新碱),主要用于高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瘤;BC方案(顺铂、BCNU),主要用于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环磷酰胺或顺铂单一用药对髓母细胞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发病则采用联合用药,如EC方案(VP-16+卡铂);MeCCNU+Vm-26主要用于低度恶性胶质瘤,也有应用长春新碱和顺铂治疗低度恶性胶质瘤。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所选择的化疗药物应有一定的差异;髓母细胞瘤特别是复发或播散种植者选用PCV方案,脑干胶质瘤以CCNU或BCNU单纯应用也可联合PCZ或VCR室管膜瘤对BCNU反应明显。
与放疗相比,化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在增加病人生存时间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如放疗显著。脑胶质瘤化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至少有2个方面: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影响抗瘤药物进人脑内;②相当一部分肿瘤对抗癌药物的具有耐药性。
5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yapy,PDT)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有过多种名称,包括光疗(photo—therapy),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光照射疗法(photoradiationtheyapy)。其基本原理是机体摄取并储存相当剂量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后,用一定波长的光源照射肿瘤部位,活化光敏剂,产生光化学反应,损伤多细胞靶点,干预肿瘤细胞和组织的增生,达到治疗目的[9]。PDT适用于多种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对控制局部生长的肿瘤尤其有效,在理论上,PDT对脑瘤尤其是胶质瘤有特殊治疗作用,这是因为脑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摄取光敏剂的能力。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应用PDT治疗116例脑胶质瘤,包括高度恶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50%的病人存活2年以上,39例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37%存活期超过2年,而作为对照的100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仅8个月,无1例生存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