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的两种主要类型之一。产生慢性伤害感受性/炎症性疼痛时,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并通过传导伤害感受性刺激的神经通路形成疼痛信号的慢性传递。而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没有组织损伤,或是在外周神经损伤后发生,疼痛传导通路功能紊乱,导致疼痛信号的异常慢性传递。某些情况下(如癌症),可同时具有这两种疼痛类型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以有明显的神经损伤,也可以没有。未累及运动神经纤维的神经损伤通常很难诊断。损伤可能发生在周围或中枢伤害感受性神经通路的任何水平,但由于分布位置的缘故,周围神经的损伤更为常见。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损伤可以在脊髓产生分子水平和解剖结构的改变,当然在大脑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可能增强原发损伤产生的影响。在有神经支配的组织器官切除以后产生的幻觉痛(如幻肢痛)就是这种影响的极端表现。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许多患者中可能有多种机制的参与。这种情况与其他一些复杂的慢性疾病非常类似,如哮喘或慢性心衰,因此可能需要针对各种机制的不同药物来治疗。存在的非刺激依赖性疼痛可能与周围或中枢疼痛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和自发性放电有关。尽管通常局限于受损的周围疼痛神经元,但最近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发现,在许多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存在伤害感受性神经元或他们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末梢的丧失,再次引起人们对脊髓背角或更高级中枢的注意。
二、病因、诊断与分类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病因
由于定义和诊断困难,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流行病学研究很不充分,最常见的病因可能是周围感觉神经损伤。
在年轻患者中,尤其是男性,常常为工作或运动有关的神经损伤。这些患者常常接受创伤或矫形手术,但伴随的神经损伤可能被忽视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直到因为持续疼痛请专科医师会诊时才得到诊断。在组织损伤愈合后很长时间,如果患者仍需要镇痛药物,即可能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果是老年患者,脊柱退形性病变产生的神经根压迫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为手术或医疗操作产生的神经损伤。神经根压迫和与之有关的腰背痛是社会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病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很容易诊断,而在其他水平的神经根压迫可以产生生殖器、胸部、头部、上肢或腹部的神经根性疼痛。
在老年患者中,带状疱疹很容易形成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后神经痛的危险与患者年龄呈正比,因此,在50岁以上的患者中,对带状疱疹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用抗病毒和疼痛治疗。
多发神经病变可以产生典型的袜套和手套样疼痛分布。患者起初常常主诉足部烧灼感。多发神经病变的损伤部位是疼痛通路中产生疼痛的薄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一些化疗药物可以产生这些细纤维的神经病变。相当多的特发性(idiopathic )细纤维神经病变的病因尚无法确定。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出现中枢疼痛综合征,原因有血管病变、肿瘤、创伤、感染、脱髓鞘和退形性病变。尽管最初的描述主要认为是丘脑性卒中的结果,但目前已经明确,中枢痛主要提示脊髓丘脑束的疼痛和温度传导通路内部局限性病变,病因提示的意义不大。局限于脊髓后束、内侧丘系感觉通路的病变不可能产生明显的中枢痛。有研究显示,脊髓、低位脑干、丘脑腹后核病变最容易产生中枢痛。脊髓损伤后中枢痛很常见。脊髓空洞症可累及交叉纤维,常常产生与运动功能障碍不成比例的疼痛。多发性硬化如果导致Gasserian 神经结脱髓鞘可以产生三叉神经痛。
2.诊断
病史和神经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如果伴随神经异常(尤其是感觉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病理性因素。神经损伤病史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当询问既往创伤史的时候,必须包括所接受的手术。
疼痛的特征也可以提供一些诊断线索。神经病理性和炎症性/伤害感受性疼痛都可以自发产生(即无须刺激即可产生疼痛),但机械性异常性疼痛(轻微触摸即可产生疼痛)或针刺样锐痛常常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表现为持续的烧灼样、间歇性针刺样、电击样疼痛。
与其他神经疾病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几乎没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伴随神经异常可证实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的存在,因此对于感觉神经检查应该给予特别关注。要求患者画出疼痛区域的界限可以发现疼痛的皮区或周围神经分布模式。检查感觉缺损情况时,探测针远比手指准确。与疼痛有关的感觉缺损对痛觉和温度觉的影响大于定位、触觉或振动觉。可能还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皮肤温度或颜色改变。尽管疼痛肢体的活动率降低也可能导致这种改变,但混合神经中自主神经纤维成分的损伤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动物研究显示,由于角化细胞增殖减少,失去感觉神经分布的皮肤可变薄、发亮。
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没有确切的诊断试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试验有助于诊断多种周围神经损伤,但对只累及疼痛传导通路中无髓和薄髓细轴突的神经病变并不敏感。肌电图/神经传导试验正常并不能排除神经损伤。MRI或CT对于中枢痛的病变定位没有价值。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局麻药经皮周围神经或神经根阻滞可以协助定位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可以给予其他神经阻滞作为对照。交感阻滞有助于交感神经持续痛的诊断,但近年来对其特异性的置疑已经越来越多。
3.类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类型很多,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可以被分为中枢痛和外周痛。
中枢痛的原发病变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为脑干、丘脑、皮质损伤和肿瘤等。但几乎有一半的中枢疼痛综合症患者都有丘脑的直接损害。疼痛位置可能位于皮肤表面,也可能表现为深部疼痛。疼痛特征也不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疼痛常常涉及不止一根外周神经的控制区域,多波及局部解剖结构的许多方面,一般来讲,患者可以明确定位疼痛的位置。
外周痛类型多样,包括治疗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等。
由于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对其分类不作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