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一) 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表现 具有以下表现 [1] :(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或触摸切口皮下有一种柔软分离感。(2)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3)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可能与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以及与体型肥胖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3.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笔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
4.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充分敞开切口,以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引流,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二). 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普通胰岛素1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冲洗治疗切口脂肪液化:采取积液从哪渗出从哪冲洗的方法,凡自切口渗出者从切口冲洗、从皮肤缝线孔渗出者用自制针头(5~51 2号肌肉注射针头把针尖磨平)顺线孔徐徐进入约0.5~1cm,先缓慢推注3%过氧化氢再适当加压推注胰岛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共2~3min,此时冲洗液自对侧及临近线孔流出,然后用敷料以滚动式将切口内积液排出,加压包扎,若排出液仍有脂肪滴,可重复冲洗,以上均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根据渗出情况1~3天更换敷料1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明显提高了一次治愈率,疗程最长15天。平均4天;对照组疗程最长23天,平均7.9天,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