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出生体重过轻易患心理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出生体重过轻易患心理疾病
  英国科学家发现,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长大后更容易患心理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精神病学期刊》7月刊。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研究人员向5572名45岁-51岁的成年人发放了调查问卷,这些被调查者均曾在20世纪50年代参加过医学研究会资助的一项儿童成长研究。新调查发现:在足月出生的婴儿中,体重不足2.5千克的婴儿(占总样本的3%)成年后发生心理疾病的几率高达50%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而父亲的社会地位、母亲怀孕年龄以及父母的婚姻状况对这一结果都没有影响。研究还发现,体重轻的婴儿还更容易出现多种医学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糖尿病等。此外,体重轻的早产儿并没有出现风险增加的情况,而早产本身也与成年后出现心理疾病无关。

  足月出生婴儿的平均体重一般为3.4千克,其中头部的重量占1/4。怀孕过程中,胎儿的大脑早期发育非常快,而随着生产期的临近,这一速度不断变慢,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加快。出生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经是成年大脑的1/4,而体重只有成年的1/20。研究人员认为,成长受限制似乎会产生心理发展延迟影响,这一结果也说明成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可能与神经发育不足有关。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尼古拉?怀尔斯认为,这表明出生前的早期因素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出现这种问题是出生体重过轻的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受到了儿童期智商或行为异常的影响。早前的研究发现,出生体重轻的7岁儿童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智商低于100)和行为异常。科学家将进一步研究这种联系间的生物学机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可爱是种自我保护策略
    据《纽约时报》报道,研究视觉信号的科学家已经确认了一系列使事物可爱的特征和行为:大圆脸、明亮的大眼睛、一对大圆耳、柔软的四肢,扭来扭去的女性走路姿态。让你显得可爱的特征和行为其实还在不断增多。科学家表示,年轻、脆弱、善良等性格都暗含可爱因素。研究人员指出,动物或事物拥有的可爱特征越多,或者可爱信号越夸张,那么引起的注意和反应会更大。可爱的画面会刺激大脑的“欢娱中心”,而这个中心往往是被性、美味佳肴或可卡因等活跃神经的药物所激活,这有可能解释每个身在大熊猫乐园的游客为何会开怀大笑的原因。

  相比而言,婴儿的眼睛和耳朵位于脸部和头骨更靠下的位置,以后会随着面颊和颚部骨骼的发育按比例向上移动。婴儿的眼睛也明显前视,双目观察的方式好像是从我们住在树上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我们最喜欢的迪斯尼动画形象的眼睛都是前视的,但实际上这些动物的眼睛却长在脑袋的两侧。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进化科学家保罗?莫里斯表示,婴儿鼻子内的软骨组织比较软,尚未发育成熟,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婴儿的鼻子有点像纽扣。婴儿的皮肤相对松懈,松散的“外包装”增强了婴儿整体上圆圆的感觉。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长得可爱,真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吗?面对强大的力量,相对柔弱的“可爱”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可爱”的形象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不会激起人的攻击意识

  “首先,可爱的形象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会激发出人类‘保护’的本能。”北京光华财智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治疗师林石南说。“可爱”的形象,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的怜爱心理和保护意识,这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当这种冲动付诸于实际的时候,“可爱”的一方就能够从中受益。比如你会更愿意救助一窝冻得喵喵直叫的小猫,还是一窝快冻死的蝎子呢?

  而且,可爱因素不会激起人的攻击意识。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告诉记者,人类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关于“竞争、愤怒、报复”的攻击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对于比自己强势和凶悍的生命个体的“自我保护”的需要。因此,当他们接触到的视觉信息伴有可爱而愉悦的特质,就不易激起这种潜在的攻击冲动,并且会产生某种怜爱和疼惜的心理,这同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本能。

  就好比我们在怀抱一个婴儿的时候,会因为他们的“幼小”和“弱势”而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他们娇嫩的肌肤和纤弱的骨骼。

  “可爱”能够激发起人类的占有欲望,使幼小的生命得以从中寻求保护

  “人是一种欲望很强烈的动物,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伴随有某种‘占有’的本能。因此,当一个人看到其他‘可爱’的生命时,会基于‘占有欲’的心态,期望同这个生命建立起某种从属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理所当然会尽量给予呵护与疼惜,自然就谈不上伤害了。”林石南解释说。

  但是林石南同时表示,当这种“占有欲”不受控制地向另一个畸形甚至变态的方向发展,则可能会演变成某些父亲强暴幼年女儿的极端个案。

  人类的“共情心理”也有助于身处逆境的“可爱”生命得到救助

  沈政教授认为,“共情心理”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本能,当人们目睹了其他幼小、可爱的生命遭受痛苦的状态后,会产生一种与其相通的焦虑感和挣扎状态,因此会主动帮助这个生命脱离当前的痛苦。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浪儿被爱心妈妈收养的案例,其实就是“共情心理”发挥作用后,人类的一种爱护表现。

  不能简单推论出“可爱是一种进化需要”的观点。

                            心理:压力是一种营养
  人体的各个系统只有得到锻炼,才能强壮。如为了适应气候要自觉接受冷热的锻炼,为了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有意吃些五谷杂粮。为此,人们提出一种“吃苦”养生法。

  饥饿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法。我国民间早已流传有“养生八分饱”的秘诀。《红楼梦》中说到,每逢公子、小姐得了疾病之后,贾母便经常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饥饿,二是吃粥。这样便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得到良性的冲击,从而消除疾病。

  紧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一个人如果一点压力也没有的话,必然是荒废精神又荒废身体。有的人称压力为“营养素”,没有一个懒人是长寿的。曾经有一位外国学者断言:“人彻底摆脱了压力就是死亡。”他还认为,人经常保持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可以促进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增强免疫力。

  一个人一生难免会受到伤害,从锻炼的角度来看,伤害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一个人偶尔有点小毛病小灾难,在大病大灾来临时,便不至于临阵怯场。而且受了小伤害之后,可以得到教训,能够避免更大的灾祸。曾经有人做过调查,长期不患感冒的壮汉,得癌症的几率会比经常患感冒的人要高出3倍。只有经过吃苦锻炼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不仅可以战胜疾病与困难,还可以把其变成一种很好的营养素。

                                  紧张可能使得女子身高变矮
    这项研究结果是由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帕斯和他的8名同事, 在对716名9-18岁的女孩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的。统计表明,紧张焦虑的女孩平均身高会比开朗快乐的女孩矮5.1厘米,将来身高超过1.57米的可能性要减小2倍,身高超过1.62米的可能更会减小5倍。

  鉴于这些焦虑型女孩的父母身高大多正常,因而从遗传角度来说,她们并非天生矮小。由此专家们认为,诸如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抑制了某种掌管身体生长发育的激素的正常分泌。他们同时发现:紧张情绪不会导致男孩身材矮小。

                                    偶像崇拜 健康谜底
    科学家们的调查表明:当今这个物质至上的世界里——男人由于自古被赋予了“必须成功”的角色暗示,因此承受着数倍于女人的精神压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几乎社会上的所有男人,都比女人更加忙碌、焦灼、惶惑、无情,以及短寿,爱他,既要爱他的“面子”,也要爱他的“里子”。

  据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史密斯和科恩在连续5年追踪调查了500名15岁到45岁的美国男子后,得出一个并非石破天惊的结论:现代社会的男人们,他们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因为新闻媒体们整天狂热吹捧世界软件业巨头盖茨等人奇迹般一夜致富的“成功”事件,使得很多原本平凡然而安于平凡的男人们,精神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这种疾病,现阶段称为“盖茨崇仰症”——

  患上“盖茨崇仰症”,健康减分

  偶像狂

  39岁的杰米疯狂崇拜盖茨以及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在他的办公室里、家里都贴满了他们的头像以及励志格言,他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用在网络、宽带和研究股票上,工作日时永远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休息日时如果不是加班,则一定“转战”股票交易大厅“站岗”,对他来说特别难得的休闲时光是这样安排的——边喝可乐边读盖茨等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者其它励志书籍,或者大嚼薯片,以大无畏的精神把薯片当作困难和敌人一般的吞下去,同时默念他的座右铭,“不成功,勿宁死!”当与他恋爱长跑12年的女友或明或暗的提出结婚要求时,他不屑一顾极了,“大丈夫生而未立,何以家为?”

  后悔药寻觅者

  24岁的大龙常常认为人生黑暗透顶,无聊透顶,他觉得自己身体里有潜在的两种人格,A人格骄傲异常,狂妄自大;B人格胆小畏缩,处处低人一等,永无出头之日。不用说也知道,每当大凡事业一帆风顺,取得一点成果,或者升职加薪的时候,A人格就悄悄的冒出头来,他需要极大的意志才可以压制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而每当事业出现不顺利,面临人生的螺旋上升期时,他的B人格就会显现,情绪弥漫着一片悲观,有时还觉得了无生趣。这种心理危机近日更严重到:只要他用了一点时间去娱乐,比如约朋友打牌甚至仅仅是看了一张DVD,他就陷入无法控制的后悔情绪中,痛斥自己玩物丧志,并对美好未来失去信心。

  孰轻孰重

  简觉得自己31岁的男友阿达并没有什么经济头脑,尽管他狂热的想成为一位金融业的巨头,并且从外表上来看,他的学历、能力、工作经验等等看上去也相当不错。对,问题就出在他个人素质上,显然阿达不是那种很擅长理清财物方面事情的人,他常常愿意用一整年的收入去购买琐碎无聊的东西,包括高级西装、PDA手机、甚至欧洲名表。除此之外,由于阿达奉献给简的只有大把巴西长茎玫瑰而不是爱和时间,他们的感情也总挣扎在破裂的边缘。

“盖茨崇仰症”,究竟有多神秘?

  其实,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男人们正在被一种精神失调所困扰。他们本来有无穷的潜力,可以健康成长,实现快乐的人生。但是他们却把青春完全献给电脑、网络以及瞬息万变的股市上。
不切实际的追求名利及其它成功指标,是这种心理病症的突出表现。

  造成这种现象首先要“归功”于传媒过度的吹捧,“成功”、“英雄”成了每个男人心中不断默念的词,一些电视节目或报纸杂志,总是神化“一夜暴富”、“精明投资”,报道名人成就,刊登大副特写照片,并且把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奉为“成功象征”的资讯。

  其次,现代男人尤其是年轻男人,自己的心理也过份软弱,头脑混乱,在这些新时代的“迷信”面前,不断的感到自卑,认为自己微不足道,无足轻重。

  “盖茨崇仰症”患者集中营在哪里?

  ★ 大学毕业刚展开职业生涯的人群。

  ★ “三十而立”的人群。

  ★ 年近四十却仍然过份好高骛远的人群。

  ★ 个人前程的转折点,如职业发展顺利时却突然面临猎头带来的诱惑、或者在升职和出国读MBA之间徘徊不定的人群。

  纠正“盖茨崇仰症”,健康加分

  据报道,美国一份医疗诊断与统计手册正在考虑是否将“盖茨崇仰症”列入“毒瘾”的范畴,你看看,毒瘾!需要提高重视度了吧?

  要克服“盖茨崇仰症”:除了呼吁传媒们对成功者的报道应该客观适度,我们自己也应做到:

  首先,不要过份相信励志书籍,事实上能够神话般一夜暴富的只能是极个别人,他们除了个人努力之外,时机和运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而时机和运气不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对现实的生活充满兴趣,正确的对待成功与失败,不要神化自己或任何人,切忌形成盲目追随时髦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