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刚过,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刊登了“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展现出她们“美丽、聪慧、自信、成功”的形象。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护理行业自身的“困惑”到了不得不直面的境地:由于护士紧缺,加上20来岁的独生女护士难以承受越来越脏累的护理工作,很多医院把本该让护士承担的工作由没有多少护理知识的护工顶着。某大医院推行全程
护理的几个月时间里,就有十几名护士相继选择离开医院。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每年有8000万多人次去医院看病或接受住院治疗,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仅3.7万名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像瑞金这样的国际知名医院每天接诊的病人不下5000余人,全院1000多名护士难以应付。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护理在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相对护士紧缺现象,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调,导致大量的护工涌进医院。
护工能否取代护士的护理工作,应该说这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尽管上海市有几家医院的护理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同行业中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但怎样来处理当前的护士紧缺、护工涌现的现象,已成为医院和卫生部门迫在眉睫的事情。
全市护士“紧缺”约1万名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全市现有临床护士3.7万,病床与护士比例为1:0.3。虽然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护士1500至2000名,其中包括部队医院、民营医院为主吸收的两三百名外地护理专业毕业生。但与期望的1:0.4比仍显不足。按近年计划要求,全市目前护士“紧缺”约7000至1万名。
■全市登记在册的“护工”目前约有6000名。但“隐性”的“护工”远远高于此数字。“护工”担当起大部分生活护理内容。由此,上海护士“流失”情况较前些年明显减少。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护理专业招生以“大专”为热门,“中专”学历者在萎缩。上海现有护理学硕士生40-50名,毕业及在读博士生近10名。通过成人考试、夜大学、高职教育等,护士中大专、本科学历者为17.2%,这个数字近5年有大幅提高。但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市场需要。
现象一:病人要插管护士“差”家属
家住杨浦区的王老伯因肺炎住进了医院,儿女此时都在外地上班,陪床的任务就落在老伴身上。患肺炎的病人咳嗽和吐痰本不足为奇,但是负责护理王老伯的年轻护士小陈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实在是太脏了,万一传染了怎么办”?有一次老人要接氧气,需要将插管插进病人的口腔里,而陈护士只是拿来插管递给他的老伴,自己却捂着鼻子站到三米开外。王老伯的老伴只好自己动手,可是缺乏专业知识的她竟无法将插管插进口腔。看着老人无助的眼神,陈护士喊来了新来的实习生,而实习生竟也只是说说看看,并不动手,站在一米之外指导老人的老伴插管。
点评:无“动”于衷是有”心病”
现在的年轻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裕,吃苦教育少,加上护士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她们面对护理工作中的脏、累活时,滋生了抵触情绪。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她们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迫在眉睫。
现象二:护工拉帮派打架抢生意
在某些医院的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她们的着装来看还以为是医院的医务人员,只有医院内部人员才知道这些人是护工。只要本医院的救护车一到,她们就蜂拥而上,抢着搬行李、抬担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成一笔“生意”。在这群人中,还分成安徽帮、苏北帮、福建帮、湖南帮等。有时竟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大打出手。在各级医院还出现护工偷抢病人食物,为病人穿寿衣收费及在病房内堆砌杂物等现象。
点评:护工上岗先要培训
护工和护士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护士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后,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而护工家庭条件普遍不是太好,接受的教育不多,在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两方面都有欠缺,再加上和医院不存在用工关系,所以容易造成管理松懈。有时候护工的过激行为会让病人和家属反感,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速度和医院的声誉及经济效益,要遏制这种态势的恶化,首先要对护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上岗要进行监督。
护士资源相对缺乏
若干年前,护士是年轻女性所推崇的职业。近年来,由于护士自身工作的客观性,造成护士资源相对缺乏和流失。原来的医护比例是1:3,也就是说一个医生搭配三个护士。而现在,这个比例明显有所下降,接近于1:1和1:0.8。护士缺口大,且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护士更为紧缺。相关部门多次从新疆等地引进大批护士,但仍不能满足上海医疗事业的需要。
上海长航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在实施全程护理时,每个病区由8名护士增加到12名,结果护工取消了,家属陪护不用了,病人满意了。数字说明,要想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的数量必须增加。
护士的任务越来越重
市北医院护理部主任董佩华认为,护理工作的现状是护士任务的加重和部分病人的需求增加。这也是护工走进医院的原因。
首先,作为一名护士,她的护理知识必须过硬,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性的工作,为了满足病人护理越来越高的需求,技术含量的要求也随着增加。那么护士在进行本质工作的同时,必须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这样一来,时间就变得紧促,工作任务就相对的加重了。
其次,以前护士只要将药拿来,病人就可以根据说明书吃药,但是现在不同的是,护士必须指导病人吃药,包括药的用法、剂量以及有没有副作用等。原来医院的病房可以安置5-6张病床,护士在向某个病人讲解护理知识时,同病室的其他病人在无形中也可以接受。
但是由于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现在一个病房甚至只住进1-2个人,这在某种意义上加大了护士的护理行程。
再者,住院的病人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心理状态不是太好,护士一般在病人进行手术前要做好心理辅导,对病人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要特别的关照,以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突发事件,如此又加重了护士的工作量。
社会环境影响护士心态
某大医院院长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逐渐趋于年轻化,在这群年轻漂亮的护士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子爱“干净”的天性此时暴露无遗,她们认为干这样的事情太脏,自己不愿意动手,喜欢叫护工去干。而医院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
医疗后勤社会化
市卫生局已从4月1日起对护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能和综合素质两大类,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医院对护工进行统一管理,由护理部负责。这将有利于护理工作严谨化,制度化,明确化。
许多医院也对医疗后勤实行社会化。成立专门护工管理公司,病人如有特殊的护理需要,可以直接向院方反映,院方可根据实际联系该公司,可挑选合格的护工。
卫生局通知还明确禁止护工人员拉帮结派,打架闹事。产生严重后果,一经发现,将作出相应的处理。
对护士加强培训
加强培训是解决护士“紧缺”的途径之一。通过不断的培训让新人接受“护士的工作岗位在病房,不是护士站”的理念,让她们知道病人在护士眼中无性别,并实施从责任护理逐步向全程护理转化,让护士对照标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同时通过实行工时制的薪酬管理(即多劳多得),解决人力资源上的困难。
尽管这样,矛盾还远远没有解决。瑞金医院俞卓伟副院长表示,从长远来看,护工并不能代替护士,对于一个医院来说,要培养一个护工所付出的代价很大,出于病人需求、护理质量、医院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护士还应当是首当其选。医院要做好护士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应该充分考虑护士的收入和付出的均衡关系。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对护士的劳动予以认可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