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胃癌的综合治疗 【基本外科讨论版】

胃癌的综合治疗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近年来胃癌病人的预后明显改善,除了早期胃癌在治疗病例中的构成比提高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了胃癌病人的综合治疗[1],胃癌的综合治疗是今后胃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比分析了我院1984年10月~1994年10月的102例接受综合治疗的胃癌病人和102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的疗效,5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作者按照随机配对设计[2],以患者的胃癌分期、术式(胃癌根治术)作为配对条件,兼顾患者年龄,完成102对病例对照对子。所有病例都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根据1988年由国际抗癌联盟(IUCC)公布的PTNM分期法进行严格分期[3]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1.2 分组
1.2.1 综合治疗组 102例。男75例,女27例。 年龄22~70岁(平均42岁)。Ⅰ期胃癌4例,Ⅱ期65例,Ⅲ期33例。D2根治术90例,D3根治术12例,其中全胃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7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0例;102例均采用顺铂腹腔灌注化疗,术中及术后第1,2周各用40~60mg顺铂灌注腹腔1次;102例均经 静脉全身化疗,其中35例采用MF方案,即第1d 丝裂霉素(MMC)8~10mg静注、第1d~第5d 5-氟脲嘧啶(5-Fu)750mg静滴,4周为1疗程,共6个 疗程。52例采用FAM方案,即第1d MMC 8~10mg静注、 第1d,第29d阿霉素(ADM)50mg静滴、 第1,8,29,36d 5-Fu 750mg静滴,8周为1疗程, 共6个疗程。15例采用ELFD方案,即第1d~第5d足叶一甙(VP16)100mg、5-Fu 750mg、亚叶酸钙(CF)100mg、第1d顺铂(DDP)60mg静注,4周为1疗程,共6个疗程。免疫治疗中接种卡 介苗30例,肌注干扰素20例,全部口服云芝多糖。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2.2 单纯手术组 102例。男72例,女30例。 年龄26~68岁(平均45岁)。Ⅰ期胃癌4例,Ⅱ期65例,Ⅲ期33例。D2根治术90例,D3根治术12例,其中全胃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7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0例。

1.3 统计方法
  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本组无手术死亡。综合治疗组发生切口感染6例,单纯手术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均无腹腔脓肿、术后出血、吻合口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2.2 随访
  本研究组中的病例都进行了终生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10年,平均7年。综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85.3%(87/102),单纯手术组1年生存率为79.4%(81/102),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55.9%(57/102),单纯手术组3年生存率为41.2%(42/102),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41.2%(42/102),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20.6%(21/102),两组间差异明显(P<0.01)。

3 讨 论
  本组结果表明,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胃癌病人3,5年生存率,因此强调胃癌的综合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除非有广泛转移,都应该争取作根治术。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无论是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至少都应作D2根治术。凡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应作D3根治术[4]。本组特别强调了术中无瘤原则,剖腹后用纱垫保护切口皮肤,以免癌细胞植入创口。探查结束后,对癌肿已侵犯浆膜层的用4层纱布缝合覆盖在癌肿表面,以免癌细胞在腹腔内种植。此外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同时静脉滴注5-Fu。

  术后辅助化疗是胃癌最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细胞动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表明,各类抗癌药物增殖细胞各期的作用不同,而且同一群增殖细胞并非处于同一增殖周期,因而同时应用不同的抗癌药物可发生协同作用而增强效果,同时减少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所以术后化疗应采用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方案繁多,但一般均以5-Fu及MMC为基药,常用的有MF及FAM方案。由于ADM有心脏毒性,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者禁用。近几年胃癌全身化疗新动向表明:①含DDP方案有增加的趋势;②CF与5-Fu联用可增效。ELFD方案是一个新发展,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案[5]。术后辅助化疗施行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进行。

  腹腔灌注化疗是当前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6]。因手术操作有可能引起癌细胞在腹腔内种植,是引起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原因。腹腔灌注化疗可减少腹腔内的种植,同时化疗药被吸收后随门静脉血回肝,可遏制胃癌肝转移。在手术关腹时,我们向腹腔内倒入DDP 40mg加生理盐水500ml,并预先留置好术后灌注化疗的引流管,暂时夹闭,待术后6h开放引流管。术后第1周查肝肾功能正常后,用DDP 60mg加生理盐水500ml经腹腔引流管行腹腔灌注化疗,灌注完毕后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以使化疗药在腹腔内均匀分布,最大限度杀伤癌细胞,同时大量补液利尿以保护肾功能。术后第2周再进行第3次腹腔灌注化疗,然后拔除腹腔引流管。

  胃癌术后不常用放疗。胃癌大多为腺癌,对放射线不敏感,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放疗无效[7],肝胰对射线敏感性高,易引起放射性损伤。胃癌较早发生转移,放射野无法包括其所有转移灶,因此胃癌术后放疗弊大于利。但在术中由于解剖条件限制而无法彻底切除肿瘤者,可在癌残留处以银夹标记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组织学类型不是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者,可考虑行术后放疗。

  免疫治疗是当代研制抗肿瘤药物的方向,主要是调节机体防御机能,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常用免疫治疗的药物有卡介苗(BCG)、干扰素、云芝多糖。卡介苗的主要作用是促使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活化,但有活动性结核病者禁用,卡介苗的使用以皮肤划痕法较安全[8]。干扰素是重要的抗肿瘤细胞因子,具有直接的细胞杀伤作用及免疫应答调节作用[8]。云芝多糖是较好的抗肿瘤免疫剂,具有增强带瘤鼠的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使减少的巨噬细胞恢复正常水平,云芝多糖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增强其效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