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中国老百姓本可以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结果却发现由于许多错误生活方式以及贫乏的健康知识引起的“文明病”正日益流行,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正逐渐成为其中的头号杀手。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我国高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见,在旧有的防治观念下,这样一部分人群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疾病?在科学的防治观念下,他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湖北大学的黄邦和老教授在“亚心”医院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病例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湖北大学的黄邦和老教授1997年曾因劳力性胸闷、心悸、心前区压缩感在武汉某医院住院,当时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梗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做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前降支及回旋支病变,尝试做介入治疗(PTCA)不成功后行内科保守治疗。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黄老仍然经常在劳累、活动量增大、情绪激动时发作胸闷、心悸、大汗、头昏,开始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或含服消心痛后逐渐缓解,他每年也至少因此而住两次医院,医院只能对他实行保守内科治疗。2000年12月当他在武汉某医院疗养时病情加重到无法控制住入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入院第二天的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节段性不规则狭窄,程度50-95%;回旋支远段完全闭塞,右冠脉迂曲,中段狭窄程度70-80%;左主干起始部局限性狭窄程度75%。这样的结果提示只有做外科的心脏搭桥手术才能根本解决根本问题。
考虑到黄老当时已是近82岁高龄,而这样的年龄做心脏搭桥手术在湖北省是没有先例的,医院对此十分慎重。在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时,黄老却坚定的说:近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在医院度过一半的时间,最近发病次数也日渐严重频繁,连整天躺在病床上输硝酸甘油都会发作心绞痛,这样下去跟一个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虽然我知道此前湖北省心脏搭桥手术病人的最大年龄是74岁,但我还是下决心手术。手术成功,可以提高我的生活质量,我还可以发挥余热,继续写我的书;万一不成功,我也只当是为医学实践做点贡献。
但黄老由于长期患病,除了身体十分虚弱,几个主要脏器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肝功能、肾功能都不符合手术标准。在经过术前病房医护人员一个多月的精心调理后,黄老的肝、肾等各项主要指标都基本正常了。于是医院专家们为黄老制定了周详的手术方案,2001年2月14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外科陶凉主任主刀为他做了冠脉搭桥术(四根桥),手术历时4小时15分钟成功结束。在经过了ICU(术后监护室)和术后病房里一个多月的恢复期后,黄老终于康复回到了家中。
两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黄老已经完全是另一种生活状态了。他每天早上和老伴一起外出散步、活动,中午午睡起来后还要继续他的写书计划,晚上则是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好时光。黄老定期还会到“亚心”医院进行复查,并在术后康复大夫的精心指导下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今年11月初“亚心”医院三周年院庆举行“医患携手登磨山”活动的时候,黄老还和其他“亚心”术后病友以及熟悉的医护人员一起登上了磨山。当他抱着与他年龄整整相差80岁的先心术后患儿陈思小朋友站在楚天台上时,不禁感慨万千,因为这一切是三年前的黄老和他的家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周围的人也完全看不出他已经83岁高龄了。而正是黄老当初有着积极治疗的决心和乐观的精神,才有他现在健康、幸福的生活。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专家点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 陶凉)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医学、卫生发展的理论在不断的变化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中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真正算是老年人。因此60岁以前是生命的第一春天,播种耕耘、辛勤劳作;60岁以后应该是生命第二春天,金色收获、温馨从容。可现在的情况是好多人40多岁就不健康,50多岁患冠心病,极低的生活质量伴随他们直到去世。
在我国,因为心脏原因猝死的人很多,很多都是与黄老一样的左主干病变。平时由于情绪激动、气候突变、甚至大便干燥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造成心绞痛的发作,甚至猝死。这一部分人群的生命随时处在一种危险状态,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心理上更是压力极大。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当然,我们也决不能回避高龄所带来的风险。80的老人全身器官功能都处于一个退化状态,即使术前各项检查都正常,也应充分估计到各器官在术中遭受打击后的代偿能力,应尽量减少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减少输异体血制品、减少手术时间。此外还应减少有创性操作,注意各脏器的保护,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脑、肺及消化道的保护。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总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351例,其中70岁以上有41例、75岁以上7例、80岁以上2例。当今社会,医学水平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只要有高新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等做保证,高龄不再是心脏搭桥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才是阻碍恢复健康的一大禁忌。日本的三岛宏博士曾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被阻止或延缓发展,是可以避免提早死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