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5例新生儿破伤风安置在专护病房,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痉挛、窒息,注重脐部、皮肤护理,营养供给等综合护理。结果 治愈2例,好转出院3例。结论 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对降低破伤风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由脐部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死亡率极高。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私自接生者仍屡见不鲜。我院2005~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住院患儿,日龄5~12天,平均(10±2)天,均为足月产,这5例患儿均为外来流动人口,由于经济条件差,采用家中私自接生(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使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而发病。5例病例住院天数7~21天,平均13.5天,治愈2例,好转出院3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5例患儿均置于单间病房专人护理,房间给予避光,禁止不必要的刺激,各项操作尽量在使用止痉剂后再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剪短指甲,手心放一棉圈,防止抽搐时自伤手掌心。
2.2 控制痉挛 及时有效地应用镇静剂是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重要环节。安定效果好、优点多[1]:(1)抑制肌反射痉挛而不抑制呼吸和循环作用;(2)具有镇静作用而无意识丧失;(3)没有严重副作用;(4)镇静解痉作用较其他同类药强,但要严格控制剂量,并注意交替使用,故安定为首选。5例病例均选用安定0.2~0.3 mg/kg与苯巴比妥钠10~30 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交替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谨防呼吸抑制而出现窒息。痉挛发作频繁时加用氯丙嗪1 mg/kg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0.5 ml/kg保留灌肠或胃管注入。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破伤风主要由于呼吸肌痉挛,牙关紧闭,轻刺激即可引起抽搐,而产生大量分泌物,由于喉肌痉挛不能咽下,极易引起窒息,应及时吸尽口鼻腔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动作要轻柔,负压控制在0.01~0.02 MPa;同时患儿取侧卧位,有缺氧、发绀者间断给氧,可使用头罩、面罩,但避免鼻导管给氧[2];床边备好婴儿型简易呼吸囊及其他抢救器械。5例中有1例为重症患儿,反复出现发绀、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给予吸痰,呼吸囊加压呼吸,心脏按压,直至呼吸恢复,面色转红。
2.4 脐部护理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部,改变局部无氧环境,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再用0.5%碘伏消毒,敷以无菌纱布,2次/d,直至愈合,接触脐部的敷料给予焚烧。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 u做脐周局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或游离毒素,早期使用1次。
2.5 保证营养 发病早期均给予禁食2周左右,全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稳定后,采用经口腔置胃管法[3]给予安置胃管,鼻饲母乳或牛奶,留置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呛咳、溢奶、呕吐,有无潴留、腹胀及观察大便情况。
2.6 皮肤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由于发热抽搐,经常大汗淋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每天进行全身皮肤的擦洗,特别是腋下、手心、臀部、会阴部,根据病情给予翻身,勤换尿布。
2.7 健康宣教 护士应积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告知患儿的病情,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普及新法接生。
3 小结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原则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并解除肌肉痉挛及防治并发症;而我们护士通过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脐部及皮肤护理等),加强卫生宣教,普及新法接生,则对降低破伤风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