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我院1995年开始镇、村医疗机构集约化建设,对镇内各村卫生站和卫生院属下卫生所实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点、规范管理、充实队伍,从而优化了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医疗、预防、保健条件,方便了村民就医,健全了双向转诊制度。随着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农村疾病谱的改变,1999年我院在过去集约化办医的基础上,再次对全镇的卫生服务网点实行了规划、建设、改造,开展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服务、健康促进6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收到了预期效果,促进了镇、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1 实行农村卫生院、站集约化管理的背景
11 农村医疗网点分散,设施落后 我镇原有的19个医疗机构,(1家镇医院、4家院属卫生所、14个农村卫生站)分散在59平方公里范围,这些网点人员少,一般2~5人,设施、治疗手段落后,停留在一间平房、一个办公室、一副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一个消毒炉的水平,每个网点服务对象5 000人,人均服务对象15千人,服务人口多、资源配置少,形成“倒三角”。
12 原卫生站医务人员知识陈旧,服务单一 农村经济发展了,工业意外、交通意外不断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长,已接近或赶上城市的患病率,预防保健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而卫生站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短期培训上岗的“赤脚医生“,学历低、知识欠、素质差,服务以内科常见病为主,功能单一,难以适应这种急剧的形势变化和村民的要求,使卫生站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转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13 健康教育薄弱,村民健康意识差 原卫生站的功能以医疗为主体,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村委会对卫生保健投入相对滞后,健康教育未能到位,村民的健康意识和对疾病的认识淡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影响着他们的健康。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4 村卫生站与卫生院间无序竞争 由于卫生站行政上属村委会管理,因而各种制度不统一,尤其是防保工作、药品管理、隔离消毒、医疗文件书写、值班制度、财务制度等落实较差。由于管理不统一,存在着卫生站与镇卫生院互争病人的现象。我们对10年的门诊量作了统计,镇医院门诊量下降了2633%,卫生站门诊量上升了454%,防保工作基本上是镇医院承担。
15 农村逐步从城乡一体化向城市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的卫生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从城乡一体化向城市化过渡的同时,卫生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也随着提高,农村交通设施、环境设施改善,村民的节奏加快,更期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高效、经济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2 卫生院、站集约化管理的实施
21 统一规划,合理设点 针对上述问题在镇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对全镇医疗机构的分布设置进行统一规划,以便民为原则,分片抓管理,以常住人口数为依据,把我镇分成6个小社区,把18个所、站逐步合并成6所分院,每个分院服务范围半径不超过2公里,服务人口控制在2万人以内,通过几年努力,基本上完成分院建设,所站合并,形成了一个新型的、适度超前的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22 院、村合作解决建设经费 建设分院要解决经费问题,我们具体采用了3种形式:①对较富裕的村,分院的建设由当地几个村集资兴建,仪器设备由医院配置,建成后由医院使用,房产权归村委会所有,使用权属镇医院并负责保洁保新;②村委会首先出资兴建,建成后医院接收,分5~10年偿还,偿还完毕,村委会把房产移交给镇医院;③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镇医院负责筹资建设。此外尚发动当地华侨、港澳同胞、热心人士捐赠一些资金和设备。几年来分院建设费用1 950万元,其中村投入600万元,医院自筹1 350万元。
23 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 大的分院按一级医院的目标去装备,小的分院设10~20张观察床、中西门诊、中西药房,配备心电、B超、三大常规检查,同时配备工作人员12~30人,保证中级以上职称2~3人。
24 严格考核,合理分工 对原乡医队伍进行了3年时间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协助考取医师执业证和护士注册,然后根据素质、业务专长进行重新分工,分别安排医生、护理、药剂、工勤等工作。原则上全部接收,尽量安排到适宜的岗位上,个别不适合在医疗部门工作的由村委会另行安排。凡被录用的乡村医生每年实行“医德”考核和“三基”考核,合格后与卫生院签订聘用合同,待遇与镇医院同工同酬,劳保方面分别给予购买住院医疗、工伤、失业、养老保险以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25 合理收购原卫生站的设备物资 他们的房产、家具交还给村委会,医疗器械因太陈旧不予接收,药品则按当时物价折算全部接收,过期、变质、失效的则当场销毁,药品点算后把钱全数付给村委会。
26 建立制度、完善管理 为使分院工作良性运行,我们制定完善了分院院长职责、服务内容、医生职责、护士职责、防保工作职责、妇幼保健职责、隔离消毒等制度;药品实行全院统一采购,业务收入按旬上交;各分院独立核算,工作人员量化考核。使他们能自负盈亏,略有盈余,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随着群众对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势在必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一系列配套文件的精神,我们1998年开始搞试点,2000年全面铺开,把原分院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服务、健康促进6大功能,使我镇农村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1 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推进社区卫生服务 在镇政府领导、市卫生局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伦教镇社区卫生服务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改貌组、宣传组、资料组、软件开发组、疾病控制组,各组职责明确,同时推进。改貌组负责把原来的分院按6大功能重新配置科室、用具、设备。软件开发组负责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和疾病控制软件的开发。宣传组负责统一标饰,统一卫生宣教专栏,统一宣教室的布置。资料组负责制定各项制度,健全各种档案和资料录入。疾病控制组负责对各村组织60岁以上老人体检并把资料归档。这样使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迅速推进。
32 把分院改成社区卫生服务站 各卫生服务站按6大功能逐一落实,医疗:配置中医诊室、西医诊室、中药房、西药房、观察室、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疾病控制室;预防、康复、保健:配置计免室、儿保室、妇保室、康复室、精神心理咨询室、儿童心理咨询室、老年保健室;卫生宣教、电脑资料室:配备电话机、计算机、电视机、宣教室;计生服务:配置计生服务室。使6大功能有科室、有人管,保证每天24小时应诊。
33 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民普查,健全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我们组织了体检队,设计了方便、节约的体检方案。对14个村的60岁以上村民,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为重点进行健康普查,同时对60岁以下患“四病”的人员通过每年50万门诊人次的机会,按疫情报告的方式进行登记归档,共建立个人健康档案39 681份,家庭健康档案10 761份,普查出高血压病2 777人、糖尿病 952人、结核病 205人、精神病 256人,全部实行干预、跟踪、管治。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已搭好,内涵不断充实,受到社区群众的好评,80%的群众均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满足了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优化了农村基层的卫生资源配置,巩固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展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广阔前景,医院也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