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病理学笔记(四十) 【医学考研版】

 2)移行细胞癌Ⅱ级:肿瘤呈菜花状、乳头状或斑块状,镜下,部分癌组织仍保持乳头状结构,但多不规则。癌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性较明显,极性消失,核分裂像较多常有癌巨细胞形成,核大小不一,染色深,癌组织常浸润至上皮下固有膜结缔组织,甚至直达肌层。
  3)移行细胞癌Ⅲ级:部分为菜花状,底宽无蒂,或为扁平的斑块,表面常有坏死和溃疡形成。细胞分化差,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极性紊乱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很少或无乳头状结构,有的形成不规则的癌巢,有的分散。常有较多瘤巨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深,核分裂像很多,并有病理性核分裂像。癌组织常浸润至膀胱壁肌层深部,并可浸润到临近器官,如前列腺、精囊、子宫和腹膜后组织等。
  各膀胱移行细胞癌和乳头状瘤都有复发倾向,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和分化较好的乳头状癌约有50%术后复发,并且复发的肿瘤往往分化更不成熟。有些分化不好的移形细胞癌部分可以鳞状化生,生长较快,预后较差。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2)鳞状细胞癌:较少见,约占膀胱癌的5%,常在膀胱移行上皮鳞状化生的基础上发生。许多病人有慢性炎症合并白斑。鳞状细胞癌有时可形成肿块突出表面,多数为浸润性,表面常有溃疡和坏死形成。镜下结构与一般鳞状细胞癌结构相同。分化程度不一,分化好的,可以见到细胞间桥和角化,并有多数癌珠形成;有些分化差,表现为未分化癌。这种单纯的鳞状细胞癌应与移形细胞癌伴有灶状鳞状化生相区别,因为单纯的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好。
  (3)腺癌:很少见,约占膀胱瘤的1~2%。膀胱腺癌可来自脐尿管残余、尿道周围和前列腺周围的腺体、囊性和腺性膀胱炎或移形上皮的化生。有些腺癌可以产生粘液。这种肿瘤可以向粘膜表面突出,发生坏死和溃疡,并可向深部浸润膀胱壁,有些肿瘤表面可有大量粘液覆盖。
  转移:膀胱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并常侵犯子宫旁、髂动脉旁、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多发生于高度未分化癌,有些可发生广泛转移。转移常见于肝、肺、骨髓、肾、肾上腺等处。
8.1.1结核病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为最常见的增殖性炎症,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即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病因及传播途径:病原菌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感染较少见。呼吸道传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途径。结核病主要由飞沫感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或经损伤的皮肤感染,但非常少见。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Ⅳ型)同时发生或相伴发生。
  基本病变有:①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于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②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可以形成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③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以上三种可以互相转化,依据免疫力的高低和变态反应的强弱情况变化。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其他的肺外器官,如肠、骨、关节等亦可发生结核。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结核病变的发展和结局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菌致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当人体抵抗力增强时,细菌逐渐被控制而消灭,结核病变转向愈复;反之,则转向恶化。①转向愈复,主要表现为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和钙化;②转向恶化,主要表现为浸润进展和溶解播散。
  1.肺结核病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肺结核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肺结核病。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性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临床症状轻微和短暂。病变部位: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多见于右肺。
  1)病变特点:结核杆菌可以从原发灶循淋巴流到所属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将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合称为原发综合征,这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典型特点。病变过程:渗出性变化→干酪样坏死→ 坏死周围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
  2)发展和结局:大多数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可痊愈。少数患者病情可恶化,并通过以下途径播散:
  ①淋巴道播散。结核杆菌可经淋巴道到达气管分叉处、气管旁、纵隔及锁骨上、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也可受累。淋巴结可出现干酪样坏死,互相粘连成肿块。
  ②支气管播散。原发灶的干酪样坏死范围扩大可侵及相连的支气管,并扩散至与其相连的肺组织,引起结核性肺炎,又称干酪性肺炎,坏死物排出后可形成空洞,但小儿较成人少见。
  ③血道播散。结核杆菌侵入血流后:免疫力强时,不出现明显病变,但机体免疫力较弱时,可引起血源性结核病,播散至肺内及全身形成粟粒性结核。
  3)血源性结核病类型有以下三种: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到全身各器官,肉眼观,各器官内密面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灰白带黄色圆形粟粒大小的结核结节,镜下,主要为增生性病变,也可出现渗出坏死性病变,临床上病情危重。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②肺粟粒性结核病是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局限在两侧肺。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肉眼观,两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密布灰白或灰黄色粟粒大小的结节,微隆起于表面,临床上起病急骤,有较严重的结核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