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中医基础知识内功推拿 【二 【中医基础版】

无论内、妇科疾病,以上操作都作一遍。但各个部位手法操作的轻重和时间长短是因人、因证而异。内功推拿强调练功与手治疗相结合,不仅医生练功,而且病人也要习练少林内功,常用者有三个裆势,四个动作。三个裆势是站裆、马裆和弓箭裆,四个动作是前推八匹马、倒拽九头牛、风摆荷叶和霸王举鼎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在病人练功的过程中,医生根据病人情况,间或予以点穴,帮助病人气血运行。如肺气肿患者练功过程中,点胸背部穴位后,病人随即排出大量白沫痰,气急情况明显好转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错筋歪这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流派。

手法一般可分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方面,在治疗骨折、脱位时主要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则主要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应用中两者可以配合使用,不必截然分开。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侧重于矫正关节脱位与骨折程位的正骨推拿。虽然各家在手法的命名、组合上不尽相同,但手法的实质是一致的。主要手法有:

1.摸法:或称手摸心会。是临床检查的手法,通过手指触摸,以明 确病人压痛、畸形和异常活动情况。
2.拔伸:又称"牵法"、"离拽分?quot;。是整复骨折、脱位的基本手法,能克服肌肉痉挛的收缩力,纠正骨折迭移位。另外其它手法也是在拔伸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3.旋转:又称旋法、回旋法。是在牵引拔伸下将肢体远程回绕纵轴扭转或以关节盂为中心转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采用与旋转力相反的转动来达到整复的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有旋转畸形者。
4.屈伸:是使患者关节产生屈伸运动的操作。肢体关节的被动屈伸可产生如下作用: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a、 可使与骨折碎片相连的肌群处于松弛状态,骨碎片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而有利于复位。
b、 带动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骨折片移动,因而矫正其移位或成角畸形。
c、 利用健康侧关节面的光滑外形,对有骨折的关节面起塑形作用。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5.折顶:是加大骨折端成角,使两断端同侧骨皮质接触后再反折回来纠正其重迭移位的操作。由于其容易损伤骨折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一般情况下少用。

6.捺正:是用手指或掌,对患处按压以纠正成角或侧方移位的操作,适用于骨折成角畸形、侧方移位、关节脱位的整复。

7.分骨:是使因成角畸形或侧方移位而互相靠拢的两骨分开,以恢复正常间距的操作。操作时术者以手的拇指与食、中、无名指分别置于骨折部的掌、背两侧,向靠拢的两骨间隙持续捏拿,使两骨分开。适用于尺桡骨、掌骨、跖骨骨折。

8.挤捏:是使因纵向分离或横向初离的骨折断端间互相紧密接触的操作。

9.颤抖:颤抖是在骨折已基枓复位后,对伤肢作快速小幅度颤抖,以进一步矫正残存的移位或成角畸形。

10.扣击:是在夹板固定后,术者再用掌根沿骨干纵轴方向轻轻扣击,使骨折断端互相嵌入,接触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