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Radio Frequency ,RF)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由射频发生器产生。1995年,意大利医生Rossi首次将射频应用于治疗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肝癌治疗仪的基本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它们与接受治疗的患者共同构成一个闭合循环通路。在治疗的过程中,在B超或CT等影像技术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等途径,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肝癌组织中,频率约460kHz的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电极针末端的未绝缘部分向周围组织发射,引起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的离子振动,从而摩擦转化为热能,使局部温度升高(最高温度可达90~120℃),热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外周传导,从而使局部癌组织细胞发生热凝固性变性和坏死,达到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目的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研究表明肿瘤的血管存在一定的生理调节缺陷,因此,癌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在特定的温度下,癌组织由于缺乏调节和散热功能,可以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正常的组织则不受或仅受轻度的损伤。此外,高温所致肿瘤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还有:1、高温影响肿瘤细胞质膜的相变及流变性,从而影响多种细胞器的功能;2、高温增加肿瘤细胞内渗酶体的活性,破坏多种细胞器;3、杀死局部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减少或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转移;4、射频的热效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坏死物质的吸收可作为内源性致热源,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抑制残留或复发的肿瘤组织生长。
对于肿瘤直径≤4cm;无肝外转移灶;患者4周内未接受化疗或放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无精神病;无严重感染;妊娠实验阴性的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对于肿瘤直径较大,失去切除机会的患者,RFA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可以减少肿瘤体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禁忌症主要为患者一般情况极差,可能直接影响到麻醉以及手术操作的,如:1、严重的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凝血功能异常且不能通过输血或其他方法得到纠正;3、合并严重腹水或腹腔感染等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RFA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因此,RFA治疗的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经皮RFA治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为治疗过程中轻到中度的疼痛,在治疗后1~2天消失。大部分的患者在术后三天内都会出现血浆转氨酶水平升高, 较术前水平升高2~9倍。同时,还观察到了血胆红素和白细胞水平的轻度上升。所有的指标在术后7天左右均能回复到术前的水平。RFA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从5%到15%不等,自限性的腹腔内出血,肝脏脓肿,有胸腔积也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约有0.6~2.8%的患者可能出现肿瘤的针道转移,发生针道转移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低下,高AFP水平以及包膜下种植等有关。其他少见并发症还有胃肠道穿孔,皮肤灼伤,血管损伤等。
在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经门静脉化疗、无水酒精灌注肿瘤治疗、海扶治疗等多种姑息性微创或无创治疗方式之间,均可以通过联合使用或先后使用,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治疗方式,综合对肝癌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