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开胸心脏按压术 【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开胸心脏按压术

一、操作步骤: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病人仰卧。为了争取时间,皮肤可只作简单消毒或先不消毒,待心脏复跳后再补作消毒和铺单。自胸骨左缘至腋前线沿第5肋间切开胸壁进胸(因心脏已经停跳,切断血管并不出血,也不需止血),立即将手伸入切口,进行心脏按压;同时安置胸腔自动拉钩,扩开切口。如显露不佳,可将第5肋软骨切断,扩大切口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按压的操作方法有3种:
(1)单手按压法 术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握住心脏,拇指和大鱼际放在右室前侧,另4指平放在左室后侧。注意应使手指与心脏的接触面尽可能大,避免用指尖抓挤,以减少对心肌的损伤,甚至穿孔。挤压时应避免心脏扭曲,用力要均匀、有节奏,频率是每分钟60~80次。挤压动作宜稍慢,放松时应快,以利血液充盈。右手疲劳时可改用左手。
(2)单手压向胸骨法 术者右手拇指牢牢固定于切口前方,即胸骨上,其余4指放在左心室后方,将心脏压向胸骨纵隔面,有节奏地推挤。按压时,力的传导为右手掌指→左心室壁→室间隔→右心室壁→胸骨。相当于两个面的力量均匀压在室间隔。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60~80次。注意在按压时不要压心房,不要使心脏扭转移位,手指力量不要作用在心脏的一点上。每次按压完,要迅速放松,使腔静脉血充分回流入心房、心室。
(3) 手按压法 右手放在心脏后面,左手放在心脏前面,两手有节奏地按压和放松。这种方法适宜于按压较大的心脏。
心脏按压时不要切开心包,既有利于争取时间,又可减少心肌的损伤;但可在心脏前侧分开纵隔胸膜,使按压更为有效。如果心包外按压不能使心脏复跳,或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作心包外去颤失败时,应在膈神经前方切开心包,直接按压心脏。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如果按压有效,可见心肌张力逐渐增强,柔软、扩大的心脏变硬、变小、心肌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时,肌纤维细小的颤动可渐变粗,最后甚至自动恢复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压一样,可见面色好转,瞳孔缩小,呼吸恢复,并触及大动脉搏动,听到血压。
在心跳恢复,血压逐渐稳定后,胸壁和心包切口即开始出血,应予仔细结扎止血,并冲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经后侧作心包引流切口,缝合心包。在第8肋间腋后线作胸腔插管引流后,分层缝合胸壁。
二、术中注意事项
1.在发现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脉搏和心音消失,以及听不到血压等症状后,即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进行抢救要沉着、冷静,随时观察病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进行胸外按压时应细致,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4.如在开胸切开皮肤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说明心搏并未停止,应即中止手术,严密观察。
5.心跳恢复后,有可能再度停搏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抢救人员应留在现场,严密观察。
三、术后处理
1.注意纠正低血压
2.作好人工呼吸
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
4.纠正电解质紊乱
5.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因此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一、适应症
(一)喉阻塞。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三)预防性气管切开。
(四)取气管异物。
(五)颈部外伤伴有咽喉或气管、颈段食管损伤者,对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严密观察,仔细检查,作好气管切开手术的一切准备。一旦需要即行气管切开。
二、手术方法
气管切开术分常规气管切开术和环甲膜切开术两种。
(一)常规气管切开术:
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除准备手术器械外,并应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镜,以及各种抢救药品。对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术前先行插管或置入气管镜,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气管切开,更为安全。
1.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采用局麻。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1%奴夫卡因浸润麻醉,对于昏迷,危重或窒息病人,若病人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5.切开气管: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有人主张在气管前壁上切除部分软骨环,以防切口过小,放管时将气管壁压进气管内,造成气管狭窄。
6.插入气管套管: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蕊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蕊,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7.创口处理: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切口一般不予缝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


清创缝合术

一、适应证
8小时以内的开放性伤口;8小时以上无明显感染的伤口,伤员一般情况好。头部血运好,伤后十二小时内仍可行清创术。
二、禁忌证
污染严重或已化脓感染的伤口不宜一期缝合,仅将伤口周围皮肤擦净,消毒周围皮肤后,敞开引流。
三、术前准备
1.全面检查伤员,如有休克,先抢救,待休克好转后争取时间进行清创。
2.如颅脑、胸、腹有严重损伤,应先予处理。如四肢开放性损伤,应注意是否同时合并骨折,摄X线片协助诊断。
3.应用止痛和术前镇静药物。
4.如伤口较大,污染严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术前1小时、术中、术毕分别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轻者用1500U,重者用3000U。
四、麻醉
上肢清创可用臂丛神经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可用硬膜外麻醉,较小较浅的伤口可使用局麻,较大及复杂、严重的则可选用全麻。
五、手术步骤
1.清洗去污:分清洗皮肤和清洗伤口两步。
(1)清洗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再用汽油或乙醚擦去伤口周围皮肤的油污。术者常规戴口罩、帽子,洗手,戴手套,更换覆盖伤口的纱布,用软毛刷蘸消毒皂水刷洗皮肤,并用冷开水冲净。然后换另一毛刷再刷洗一遍,用消毒纱布擦干皮肤。两遍刷洗共约10分钟。
(2)清洗伤口:去掉覆盖伤口的纱布,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消毒镊子或纱布球轻轻除去伤口内的污物、血凝块和异物。
2.清理伤口:
(1)施行麻醉,擦干皮肤,用碘酊、酒精消毒皮肤,铺盖消毒手术巾准备手术。术者重新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液泡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后即可清理伤口。
(2)对浅层伤口,可将伤口周围不整皮肤缘切除0.2 ~ 0.5cm,切面止血,消除血凝块和异物。切除失活组织和明显挫伤的创缘组织(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并随时用无菌盐水冲洗。
(3)对深层伤口,应彻底切除失活的筋膜和肌肉(肌肉切面不出血,或用镊子夹镊不收缩者表示已坏死),但不应将有活力的肌肉切除。有时可适当扩大切口和切开筋膜,处理较深部切口,直至比较清洁和显露血循环较好的组织。
(4)如同时有粉碎性骨折,应尽量保留骨折片。已与骨膜分离的小骨片应予清除。
(5)浅部贯通伤的出入口较近者,可切开组织桥,变两个切口为一个。如伤道过深,不应从入口处清理深部,而应从侧面切开处清理伤道。
(6)伤口有活动性出血,在清创前可先用止血钳钳夹,或临时结扎止血。待清理伤口时重新结扎,除去污染线头。渗血可用温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用凝血酶局部止血剂。
3.修复伤口:
(1)清创后再次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再根据污染程度、大小和深度决定是开放还是缝合,是一期还是延期缝合。未超过12小时的清洁伤可一期缝合;大而深伤口,在一期缝合时应置引流条;污染重的或特殊部位不能彻底清创的伤口,应延期缝合,即在清创后先于伤口内放置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待4~7日后,如伤口组织红润,无感染或水肿时,再缝合。
(2)头、面部血运丰富,愈合力强,损伤时间虽长,只要无明显感染,仍应争取一期缝合。
(3)缝合时,不应留有死腔,张力不能太大;对重要血管损伤应修补或吻合;对断裂的肌腱和神经干应修整缝合;暴露的神经和肌腱应以皮肤覆盖;开放性关节腔损伤应彻底清洁后再缝合;胸、腹腔的开放损伤应彻底清创后,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
六、术中注意事项
1.伤口清洗是清创术的重要步骤,必须反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选择局麻时,只能在清洗伤口后麻醉。
2.彻底切除已失去活力的组织,又要尽量爱护和保留存活的组织。
3.避免张力太大,以免造成缺血或坏死。
七、术后处理
1.根据全身情况输液或输血。
2.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促使炎症消退。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伤口深、污染重,应同时肌肉注射气性坏疽抗毒血清。
4.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
5.注意伤肢血运,伤口包扎松紧是否合适,伤口有无出血等。
6.一般应根据引流物情况,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伤口引流条。
7.伤口出血或发生感染时,应即拆除缝线,检查原因,进行处理。
8.定时换药,按时拆线:一般手术,于术后5~7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较为适宜;全层皮肤移植术,应于术后12~14天拆线;年老、体弱、贫血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静脉切开术

一、适应证
1.严重脱水、休克,周围静脉塌陷、静脉穿刺困难者。
2.重大手术前为保证术中输液及输血的量和速度者。
3.危重或休克病人需保持静脉开放72小时以上者。
4.需静脉切开置管监测者。
二、操作要点
(一)切开静脉选择
一般选择内踝前上方的大隐静脉,必要时也可选择股窝处大隐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等。
(二)切开操作
1.适当标记静脉,以2%普鲁卡因溶液做局部浸润麻醉。
2.直接在静脉之上作纵行或横向切开,以蚊式钳分开皮下组织,找到静脉并使其与周围组织分离。
3.穿过两条丝线后结扎远端丝线。提起静脉结扎线,用剪刀将静脉横剪一小口,将静脉导管插入。一般需插入l0cm以 4.结扎近心端丝线,使静脉与导管密固.连接输液管开始
输液。
5.确认导管输注通畅后缝合皮肤切口并固定导管。
三、注意事项
1.静脉切开输液一般可连续使用5-7天。
2.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导管留置期间每天用2.500碘酒和乙醇溶液涂敷,局部更换敷料。一旦发现小腿肿胀,静脉呈红线炎症,应即刻拔除静脉导管,抬高患肢,局部热敷,应用抗生素治疗。
3.输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