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友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经济形态正处于深刻转变之中。以消耗原料,能源和资本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向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知识经济转变,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巨大空间,"十五"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今后的 1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是完成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阶段。贯彻"科教兴药"伟大战略,运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最新成就和世界技术革命丰硕成果,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发展医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开拓医药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加强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使一批重点医药产品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生物技术,中药工程现代化等新兴产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应是医药科技工作奋斗的目标。
一.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现状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尽管近十几年来因发达国家政府普遍紧缩医药费开支和大批畅销药品的专利期满等原因。其增长速度减慢。但今后一段时期预计仍将以平均年递增率7%持续,稳步发展。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1970年为 217亿美元,1998年增至3010亿美元,2000年为3500亿美元,2002年将为406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6800亿美元。国际市场药用植物及其制成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每年成交额达300亿美元;放射性药物从1996年的75亿美元。到2000 年增至164亿美元。国际医药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只为少数国家,少数跨国大集团公司控制和垄断。主要支撑点就是近年开发上市的新药。例如。1997年全球医药销售额为2440亿美元,其中25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年销售合计183。54亿美元,占市场总份额的60.8%,其中三家最大的跨国公司默克,葛兰素,诺华公司分别为4.6%,4.5%和4.3%。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速了国际医药企业兼并浪潮。市场的高度集中更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更为激烈。这些大集团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高额的科技投入,一流的科技人才和高新科学技术,确保了优良的生产方法,装备,上乘的产品质量以及源源不断地新药投入市场,既造福于病人,又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活力。生物技术药品是近几年或今后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尽管生物技术药品在3000亿美元医药大市场中只占很小份额(130亿美元),然而一些产品已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能力。展望今后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需求最引人注目。世界正处于临床阶段的各类单克隆抗体有100个大约占正在研制的生物技术药品的¼。
世界药品市场结构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而调整,预计本世纪将发生重大变化;生物技术药物异军突起。中药现代化加速。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通用名药和非处方药将大幅度增长;与衰老有关的慢性病;艾滋病等现代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病等疑难病的防治药物将展现广阔的市场;透皮,缓控释等制剂将进一步普及应用;预防性药物,健康相关产品的发展持续升温。一批批"高,精,尖" 的新产品正在或即将替代那些效益低劣的"老"产品,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腾飞的基础。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六五"--"八五"计划期间,我国医药科技工作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和显著成绩。截止1998年底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有65种,其中化学药27种,中药21种;生化,生物技术产品15种;诊断试剂2种,还相继研究开发了近2000 种中,西药品,生物制剂和制剂新产品,缓控释等多种先进药物新剂型陆续问世,控缓释制剂,透皮制剂,中药针剂等多种制剂质量逐步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使一批重大医药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这些长足进步为医药产品结构调整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国际社会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药物,抢占国际天然药市场。我国中药已有几千年历史,但由于现代化,国际化,应用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也难以在较高层次满足人民对医药的需求,中药研究已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内容,先后对中药来源,质量,栽培,炮制加工,中药新药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对控起到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并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导中药产业向技术化,工艺工程,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方向发展,必将促进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医药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差距是:一是新药研究主要靠仿制。创新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研究队伍力量分散,创新意识薄弱,新药设计,筛选方法,筛选技术及安全性评价测试等研究手段落后,与国际规范要求相距较远。二是产品结构还不适应医药产业发展和临床需要,特别是缺乏具有知识产权,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国际市场畅销的新产品,新制剂。三是制剂剂型和品种规格单调,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普遍达不到国际品种水平,出口受阻;新产品开发缺乏工程化研究,产业化缓慢,四是多种重大原料药品种生产水平不高,生产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底,产品质量和成本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监管力度加强,以及新药管理法和新药审批方法"。医疗保健制度的实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经济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深刻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技术创新工作,把"科技兴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瞄准国际尖端技术,精心谋划好医药行业新科技发展蓝图,加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确保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即定战略目标。
二.我国医药科技发展前景展望
1.切实加强创新药物的研究
创新药物是医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医药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成功的创新药物是改革开放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医药事业发展和腾飞的强大推动力。必须加强药物创新相关技术研究,实施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医药工业知识产权的体系。参与专利药品国际竞争,实现新药研究向"自主研究开发"的战略转移。
(1)"十五"期间,支持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组建几个符合国际规范,拥有10万以上新化合物数据库的重点筛选中心,研究或引进的组合化学技术,大规模筛选模型和装备,三维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靶活性中心,受体或受体亚基等在微生物中大量表达,可为新药筛选提供科学模型和实验手段,提高化合物设计成功率。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炎和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骨质疏松和糖尿病等老年疾病。建立天然药物,中药,海洋药物药物新制剂。生物工程药物等新药研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筛选疗效独特,结构新颖,毒副作用小的先导化合物。
(2)人类基因组对药物的发现将产生巨大影响,在逐步了解疾病的基础上,一些基因治疗药物已成为新药开发一个崭新领域。它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药物研究和开发思维方式,为新药研究提供新靶点,从而研究成功高效,特效药品。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微生物基因组深入研究,数以千计人类致病基因被确定,为研究治疗这些疾病药物和手段提出明确方向。这对防病治病无疑是一次巨大飞跃。
(3)新药研究和相关服务机构新药研究与开发是耗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系统工程,概括来说,可分为新化合物寻找和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新药报批四个阶段,为使新药研究单位集中力量发现和研究新药,建立符合GLP标准的临床前研究和测试,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监控,数据统计和处理,新药临床和生产报批。等一系列程序性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未完成新药研究的设计和管理是必要的。它对加强新药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新药的研究质量,降低成本和规范药政管理是必要的。
2.中药原料规范化生产
(1)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材品质优劣,产量高低及规范水平程度是中药现代化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规范化研究;推广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实施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
(2)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3)加强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实现中药饮片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