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析是沟通分析中对个人自我分析的重要理论。主要是用来区分个人不同且可明确区别的自我状态。什么是自我状态?伯恩将它定义为:“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藉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 于外。因此儿童自我就是一套自个人童年遗留下来的行为、想法、感觉;成人自我则针对目前现实自主性行为、想法、感觉的组合体;父毋自我就是个刻圭,个体从周围重要人物(按个人本身的认知)所内射的行为、想法、感觉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在平常的沟通分析运用中,我们会简单地说“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在父母自我状态里”、“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把这三个自我状态放在一起,就是沟通分析理论的核心---三部份自 我状态组成的人格模式。传统上,把它画成三个相连的圆圈,各以其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为名,故也称之为PAC模式。以下详述之。
(一)结构性自我状态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来, 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外显行为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其功能是照顾或控制别人。它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且代代 相传。它主要来自自己的父母,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为、动作、语言、态度等等……。
举例来说: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我母亲在忙碌时,脸上总会露出皱眉头的表情。我很不喜欢看到她这种表情。因为,我总以为她在生我的气。当时我还想:将来我一 定不要这样。但是,当我长大以后,我知道她是因为家务太忙,而不是真正的在生气。可是,后来我不自觉的也会在忙碌时,流露出这种表情。而且,还是我的小女儿告诉我,我才发现的呢!!此例说明了 :在父母自我中,我们是如何的将父母或长辈的行为举止,不自觉的表现出来。有时我们也可在人们所使用的字眼中,看出一个人的父母自我。比如:你应该、你必须、我比你知道的要多,或批评别人,想 照顾别人,觉得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还重要……等。
成人自我状态:当我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成人 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思考、记忆、并应用的部分,通常以不带感觉的方式来表现。属于此时此地的一部份。它像监听器一般,监督自我状态,分析来自父母或儿童自我的讯息。它重视思考 。功能是对事情之选择,做决定或评估。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举例来说:当你正在读一本书,看到一些资料,不带情绪地判断适不适用在自己身上,这时你就在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中,如果你很生气地说:“这些家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时你可能处于批评的 父母自我状态或生气的儿童自我状态中。工程师设计草图、法官办案、医师诊病,都是成人自我状态运作的明显例子。这是一种可观察的状态,不带感觉的接收资料,修改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来反应。
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代表从前小时候的部份。 是人整个生命的开始。比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更充满精力。当人在表现哭、笑、生气时,即是使用它。或是对事物的幻想、创造发明等。最典型的字眼是:"我要"、"我不要"。儿童自我是最需要安抚的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举例来说:当我们欣赏电影时,会随着剧情的起伏而高兴、悲伤、紧张、害怕。走在马中C我为中介“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路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暗示男朋友要送你 。或者与男朋友吵架时,因生气而哭泣或不理人,都是儿童自我状态运作的明显例子。它是一个人表现童年行为如:感情的、自私的、好玩的、哭泣的、操纵的等等。
以下是自我状态间转换的例子:简小姐在拥塞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号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状况来开车,所以她是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忽然一个人从外 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几乎擦撞,简小姐吓了一跳,瞥了照后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赶紧轻踩煞车。她的害怕对眼前的危险是适当的反应,帮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避开可能发生的车祸 ,她仍然保持在成人自我状态里。待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简小姐颇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状态中了。当她小的时候,她坐在爸爸旁 看他开车,当他父亲对其他驾驶不以为然时,就是这样子撇着嘴摇头。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件要事的时间,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阵恐慌。此时她又转到儿童自我状态里, 小时候上学迟到最怕的就是老师严厉的处罚,她恐慌的感觉是来自儿时的经验,而不是根据现在已成人的处境。除了这些想法和感觉,她还会伴随一些行为,一如当年那个迟到的小女孩,如心跳加速、张大 眼睛用手捂着嘴,靠近点看,还会发现她在冒汗。此时她并非在意识上知道自己是针对旧时的经验起反应,如果这时问她“现在的情形有没有唤起什么儿时的回忆?”她可能会想起小时在 教室被处罚的景象,也可能这种痛苦的记忆被压抑的太深,而无法马上忆起,如果她愿意去探索这些被压抑下来的痛苦经验,可能要花更久的时间,甚至藉由心理治疗才能想起来。她马上对自己说“等一等 ,我在怕什么?老板是个讲理的人,她会接受我因塞车而迟到的情形,我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来和她谈。”她又回到成人自我状态,她整个人放松了,手也放下不再捂着嘴,脸上恢复笑容。
(二)功能性自我状态
三个自我状态以其功能的不同,则可分为以下几种:
现在介绍它每一部份的功能:
CP(控制型父影响母自我):常想控制别人、批评别人、替别人界定人生与现实是什么。用自己 的思同考去别人。一般以理想、良心、责任感及偏见等严格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观为主。但时也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及追求理想等肯定的一面。
NP(照顾型父母自我):具有认同感、照顾关怀别人,及包容别人、倾听别人的话语、觉得 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重要。亲身关怀,用亲切言语同理关照别人,也常褒奖足人,贝有深切同情心。这可从人的语调、姿态手势等显示出来。
A(成人自我):以客观、理智的思考做决定、评估社会。如电脑般处理事务,从各个不同角度收集资□作为参考,以冷静的计算和堆理,来作为事情的决断。
AC(适应型儿童自我)当年幼时为了使自己生存的环境过得更好,以某种方式适应外界权威 所规定的应该,以达到存活的目的,渴求别人的赞同,减低畏惧外在世界的焦虑感。就以被老板派去上课的情形来说,你们就处于AC,因为你们坐在这里,听老师上课、做笔记。这是经过你们的 A做决定,才来到这里。若你不愿来此,却碍于老板的命令,不得不来。因而上课心不在焉;此时,你就是在AC中的RC了。
FC(自然型儿童自我):它具有一个人心底的婴儿特性---年轻、冲动、天真、富于表情等, 好像中C我为中介“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婴儿一样追求快感。当需求满足时,表现欢乐的情绪;当需求未能满足时,表现愤怒的情绪。如: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等。又如一个老人坐在公园凳子上,兴奋的舐着冰淇淋;或者一个中年妇女兴奋地沿着海滨跳跃。常常发出“哇!真好。”、“真是高兴。”之类的感叹,能哭能笑,充份表达自我感情。这些都是 FC的呈现。
举例来说:小孩做决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也根据他所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期望,比如他在小马桶尿尿会受到鼓励,尿湿裤子则受到处罚,于是他学会使用小马桶来讨好别人,他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喜欢 尿湿裤子的感觉而用小马桶。小伯抢走小安的玩具时,纯粹是自发的,他想要那个玩具,就把它拿走了,完全不考虑大人说的自私、玩具属于谁的、做个好小孩什么的。但是他马上发现大人绉着眉看他,对 他发出责备的声音,于是他另拿一个玩具给葛瑞安好满足大人,当他发现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和别人都满意时,你可以想像他有多高兴,没错,十三个月大的小孩就已经这么老练了。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以上五种自我功能中,没有那一个是特别好或坏的,每一个都有其重要性,也都各有其好坏之处。因此,重要的是在了解它之后,你将如何去运用你的时间、能源。事 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要溶入社会,需要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来遵守。儿童自我 状态则包含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三个自我状态中,均有相当份量的精神能源,而且彼此会互相移动。比如:我现在正用A在上课, 这表示此刻我的精神能源均集中在A,但仍有其它的能源在P和C中。若我开始感觉到疲倦,这时,我的精神能源则可能开始移转至C。C则成为当时的主宰。例如:当我 们有许多想法时,内心经常扮演预演的工作,此即"内心对话"(InternalDialogue)。P对C的对话是最常见的内心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