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保证新生儿围手术期的安全,总结新生儿麻醉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 96例拟行腹部、四肢、颅脑手术的新生儿,术前均禁食禁饮,饱胃或肠梗阻病人行胃肠减压,纠止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东食著碱0.006mg/kg。氯胺酮基础麻醉后入室或直接人室,吸氧开放静脉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24例手术时间短于1小时者,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其中11例肌注或静注安定或氟哌啶,16例加用局麻;43例经L2-5间隙或能管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0.5—0.75%利多卡因6—7mg/kg;14例ASA III级以上或需特殊体位的病人在气管 内麻醉下进行,其中4例在表麻后直接清醒插管,10例在氯胺酮和安定肌注基础麻醉下,静注Y— 径丁酸钠、1%利多卡因表麻后气管插管,以氯胺酮、γ—经丁酸钠、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等维持 麻醉;另有15例无需特殊体位,但估计手术时间较长者,在气管插管后行硬膜外麻醉。术中监侧 EKG、BP、HR、SpO2、体温、尿量、用听诊器置于左前胸或后背部,连续监测呼吸、心音。未插管者以 小文丘氏面罩给氧,吸入氧浓度依SpO2调节。气管内插管者使用改良“T”管装置行扶助或控制呼 吸,能保持自主呼吸者则渐转为自主呼吸。术中输液以葡萄糖、平衡盐液为主,滴速为8—10ml/(kg.min)。术中估计或称量纱布的含血量,计量出血量,当失血量大于预计总血容量10—15%时, 及时输入等量全血。术中保持室温26℃以上。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止给药,待患儿吞咽及咳嗽反 射恢复,呼吸交换量正常,吸空气时SpO2维持在93%以上,最好能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回病房监护 室,常规给氧并加强监测。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结果 所有患婴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有3例术后12小时死亡,但与麻醉无关。术中选用氯安酮麻醉较多,并发症有静注氯胺酮呼吸暂停、硬膜外麻醉心率下降、失血过多、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均对症处理后好转。25例气管插管患儿于术毕半小时内拔除气管导管,其中有8例拔管后需 放置口咽通气管才能维持SpO2于正常范围,稍后因不能耐受而拔出口咽通气管,另外4例带管回 病房,于术后2—6小时拔管。未插管者术后自主呼吸平稳,多于术后2—5小时完全清醒。
结论 严格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准确评估病情及选择恰当麻醉方法是新生儿手术成功的关 键,精心的麻醉管理和合理使用药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术后监护也必不可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