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循环科诊治常规6---心脏起搏术常规 【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

临时心脏起搏术常规
 
  一、术前准备: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手术指征(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AMI造影示优势型右冠脉或回旋支病变拟行PCI、肥梗消融等)。
  2。抗生素皮试。  
  3.备皮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4.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手术风险并履行双签字手续。
  二、术后处理:
  1.电极导管张力不可过大。依病情设定起搏器参数。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用抗生素。
  3.检查临时起搏导管固定及穿刺局部情况。
  4,心电监测,密切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监测血压,注意有无心包
填塞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5。穿刺侧下肢制动。
  6.临时起搏导管安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最长不超过4周。围术
期保护性临时起搏可不必保留起搏导管。
  7。非起搏依赖眷(尤其是心梗面积较大者)可将起搏电极前端在一……
定时间内游离于右心室腔内。
  三、床旁紧急临时起搏术:
  1.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决定。首先选择左锁骨下静脉入路。
  2.根据起搏心电图波形确定电极位置。
  3.在有效起搏前提下尽量减小电极张力。
4.妥善固定电极导管。
5.床旁胸片证实电极导管位置。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完成必要的检查(包括ECG、UCG、X线胸片、E4A、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肝炎七项、IiIV、梅毒等化验),尤其注意病人的血小板及出、凝血功能。房颤病人需检查左房内有否血栓形成。
2.消除感染灶、积极控制基础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加强控制心衰,保证病人能平卧1天。  
3.停用阿司匹林及其它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至少5天。
  4.术前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的适应证:拟选用起搏器的类型、起搏部位、起搏方式:手术风险等等,并详细记录。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手术指征。
  5。由经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履行签字手续,有房颤病史者,签属电复律手续。由术者或副高职以上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起搏器的功能及价格,并确定安装起搏器的型号。
  6.下医嘱、备皮(双侧颈胸部、双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安装ICD病人术前禁食水一餐。
  7。需急诊起搏器植入、同时合并肺内或其他部位感染者及高龄(≥70岁)、糖尿病病人术前给抗生素;  
  8.安置ICD时应备好体外除颤电极片及与之配套的除颤器。通知麻醉科,确定麻醉人员及药品。
  9.由护士训练病人平卧排尿及排便,并发放起搏器植入知识的有关资料。对平时大便干燥和老年病人应服用缓泻剂。
  二、术中处理:
  1.所有进入手术间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及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若室内污染,需紫外线照射1h以上方可使用。
2。由配台护士完成连接心电监测及术前消毒工作,对安装三腔起搏器或lCD病人应给予吸氧、动态监测血压及血氧指标的变化。
  3。普通起搏器由术者、助手及一名护士(负责测试及器械配合)完成;三腔起搏及lCD台下应配置一名医师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及病人全身情况。需要阻断房室结的病人,需电生理医生配合;lCD测除颤阐值前需麻醉科医生配合全麻。阵发房颤病人出现房颤用药不能转复时,需台下医师及护士配合行直流电转复。
  4.术后由术者或助手或指派一名医师将病人送回病房。
  三、术后处理:
  1.由当班护士和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接收病人,持续心电监护24—48h,密切注意起搏及感知功能,观察血压、心率等。
  2.手术局部:沙袋压迫6~8h,观察局部出血、渗血、感染情况。
  3.术后卧位1~2天,术侧肩关节及上肢适当限制活动,以免电极移位。
  4.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根据不同药物行抗生素皮试。
  5.术后及出院前描记常规ECG,出院前摄心脏X线片。条件许可者出院前行24h动态ECG描记。1周内测试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至少1次。
  6.由术者或助手完成起搏器手术记录及各项登记工作,为病人发放起
搏器保险卡。
7.出院后1月、3月或半年应随诊一次。担保寿命到期前一年复诊。病情变化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