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动力无意识心理的概念,这是从弗洛伊德的临床观察中得出的。弗洛伊德发现:当癔症病人意识到显然已经遗忘的材料后,他们的种种生理症状便有逐渐消失的倾向。弗洛伊德将无意识视作意识活动的重要领域,认为无意识能够影响到个体的人格及行为,但却是通过个体不能提取到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的材料来实施的。弗洛伊德假定存在一系列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反向、退行、转移和合理化,人们使用这些防御机制来保护意志不接受或难以接受的事件对自身的影响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最主要的防御机制是压抑,包括对残酷现实的遗忘。通过观察精神性神经症患者与被压抑记忆间的关系,弗洛伊德得出以下结论:对被遗忘经验的认知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催眠是最早用来探查无意识的方法,但由于催眠的局限性,很快便被自由联想代替了。弗洛伊德将梦解释为象征性的愿望的实现,还认为梦是理解无意识的关键。对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说明人类意识的运转过程,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们引入了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考虑到人类个性是一个整体,弗洛伊德将其划分为三个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他将本我看成是无意识的最深层次,由快乐原则控制,目的是满足原始内驱力。超我产生于童年期,来源于与父母保持一致和对社会压力的反应,作为内部的监察机制压抑本我的冲动。另一方面,自我可视作通过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调整过的本我的一部分,扮演着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的角色,是调节三种竞争力量的精神机构。这三种竞争力量是:社会压力或现实的外在要求;本我引起的立即要求满足的利比多的需要;超我的道德要求。虽然只是部分地考虑到了意识的存在,自我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意识中经常对立的元素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的关键因素。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精神分析学者强调童年早期经验的作用,他们认为人们意识中的大部分冲突都是在早期生活中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用他的性心理学说来证明他的理论,即在生命最初的5-6年里,按时间顺序,儿童的性驱力需要依次通过身体不同的位置来发泄出去(如口唇、肛门、前生殖器、生殖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