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病理学笔记(二十九) 【医学考研版】

 (4)结局及并发症:①愈合,②出血,③穿孔,④幽门梗阻,⑤癌变。
  6.1.4 胃癌
  根据病变的进展程度把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大类。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1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侵犯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变,以深度为判断标准。预后较好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其肉眼分型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1)隆起型:癌灶呈息肉状从胃粘膜表面显著隆起,高出正常粘膜2倍以上;
  (2)浅表型:癌灶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
  (3)凹陷型:癌灶形成较深的溃疡,但溃疡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
  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最少。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2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进入肌层或已穿过肌层达浆膜者。此期根据肉眼形态分为几种类型,如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浸润型胃癌常使胃壁增厚,变硬而形成皮革胃。特别要注意的是溃疡型胃癌与良性胃消化性溃疡形态的鉴别。
  良性溃疡如前所述是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2cm;深度较深;边缘整齐,不隆起,底部平坦;周围粘膜皱壁向溃疡集中。
  溃疡型胃癌的溃疡外形呈不规则状或火山口状;溃疡直径经常大于2cm;深度较浅;边缘隆起,不整齐;底部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周围粘膜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组织学类型:①腺癌;②髓样癌;③硬癌;④印戒细胞癌。
  扩散途径:
  (1)直接扩散:可直接扩散至邻近器官和组织,如肝、胰腺及大网膜等。
  (2)淋巴道转移: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其中以胃小弯侧的胃冠状静脉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最为多见。由前者可进一步扩散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肝门处淋巴结而达肝内;由后者可到达胰头上方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3)血道转移:多在晚期,常经门静脉至肝,其次是肺、骨及脑。
  (4)种植性转移:癌细胞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rukenberg癌。
  3胃癌的组织发生
  胃癌主要发生自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
  胃粘膜上皮癌变常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它们包括:①胃息肉恶变;②溃疡恶变;③残胃恶变;④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⑤非典型增生。
  6.1.5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在阑尾阻塞的基础上,细菌入侵阑尾壁而引起的;而慢性阑尾炎常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发病机制和病因:
  1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
  2发病机制:阑尾是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阑尾壁富于神经装置,根部有类似括约肌的结构,受刺激时易于收缩使管腔更为狭窄。阑尾腔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或因刺激引起阑尾挛缩,致使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粘膜损害,导致阑尾缺血甚至坏死,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阑尾炎病变分3种主要类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炎的早期病变,病变只限于阑尾粘膜或粘膜下层。
  (2)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是急性化脓性炎,阑尾的化脓性炎主要表现为蜂窝织炎,因为阑尾组织比较疏松,阑尾壁各层皆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重型阑尾炎,阑尾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坏死。常导致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6.1.6 肠肿瘤
  1大肠息肉
  (1)与癌变无关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2)与癌变关系密切的息肉:①乳头状腺瘤;②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变率很高,有重要意义;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低。
  2大肠癌
  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1)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
  肉眼观分为四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此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
  镜下可见有: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柱状上皮排列成细乳头状,乳头内间质很少;②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③粘液腺癌:常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