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的第一个航程是搭乘英航第 26 航班由香港飞往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航程近 9900 公里 , 飞行时间为 12 个小时 15 分钟。 五月八日晚 11 时 13 分 , 这架波音 747 客机提前两分钟滑出赤臘角国际机场的第十六号闸口 , 一切都非常顺利。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我第一次搭乘英航班机是在 1989 年初 , 由北京经香港前往伦敦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在此之后的四年多中 , 我多次乘坐英航从英国出发前往北美和欧洲大陆。在以后被亚洲的航空公司宠坏之前 , 英航一直是我的首选。英国人的严谨和略带幽默的含蓄很妥当地反映在航班的运营和客仓的服务中。安全、准时、效率、有序 , 再加上一点点轻松 , 咱们飘泊在外 , 能保证有这一切就很不错了。
我上一次乘坐英航是在六年前 , 这一次和上次相比 , 英航又给了我更多的好感。首先是供应的食物中有了更多的亚洲佳肴 , 反映保守的英国人也必须要考虑越来越多国际旅客的需要。当然 , 英航挑选葡萄酒的功力永远都不会差。其次是坐椅的设计 , 我所乘坐的商务舱的坐椅可以完全调整为一张平躺的床 , 这样的设施需占用更多的客仓空间 , 以往只有少数航空公司的头等仓旅客方可享用。结果我上了飞机后便决定在酒足饭饱之后便倒头大睡 , 虽然飞机上可选择不少新电影 , 但我想还是留着它们去打发在南美洲的漫漫长夜吧。
英航商务舱位的坐椅还有一个特别之处 , 即是并排而坐的两个人中 , 一个是面向机头而另一个则面向机尾。相对而坐自然有助于沟通 , 结果我一觉醒来便趁着热热闹闹的早餐和身旁的英国老者攀谈起来。他叫迈克儿 , 在伦敦东南方的一个小镇上行医。太太珍妮在一家私立学校教外国学生英文 , 两人共抚养大了四个儿子。两口子过去几十年在不少国家居住过 , 特别对东南亚情有独钟。老头儿看来又在英国呆腻了 , 刚从上海旅行回来 , 又要计划去柬埔寨北部去当志愿者。我怂恿他去上海开诊所赚大钱 , 老头竞说上海污染太严重。嘿 , 还好他没去过北京 !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飞机于凌晨五点准时停靠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一号航站。我要在这里等候三小时 , 转机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机埸 , 希思罗是其中最好的一个 : 繁忙而不拥挤 , 服务功能齐全 , 效率异常之高。相比之下 , 香港机场显得大而无当 , 又浪费地皮和空间 , 又缺少老的启德机场所拥有的人情味 , 而且并没有给旅客提供足够的方便 ( 试想如果你在第 80 号闸口登机 , 下了机埸内火车还要走 10 分钟 !) 。北京的首都机场则完全是一个没有远见的规划所带来的灾难 : 候机楼外永远是车挤车 , 候机楼内永远是人挤人。当年新候机楼建成不久己看出破绽 , 民航总局的领导曾邀请管理希思罗机场的英国机场管理当局 (BAA) 提供改良意见 , 结果应该是不了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