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中外护理发展论坛上,专家们普遍反映,我国目前的“护士荒”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医护比例、护士人床比例等达不到低限标准,而且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存在许多欠缺。护理队伍“人员荒”与“人才荒”并存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医疗技术强、护理水平弱的“瘸腿医院”越来越多,最终将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
专家们确实道出了当前我国护理界的严峻现实。受市场经济模式的客观影响,许多医院出于控减人员支出成本考虑,人为限制护理人员的聘用,明明岗位需求存在,明明每年都有大批经过正规院校学习的护士拿着文凭等待上岗,可这些医院就是不愿多一些护理投资,新生力量就总是进不了医院门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而另一方面又因为人手少,在编护士就必须增加工作量,每天超负荷运转,要想提高业务水平,学习深造,几乎是望眼欲穿也难以实现。结果,“人员荒”与“人才荒”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了极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有护士130.78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9.8%,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同时,医疗活动的开展与护理工作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样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面对“护士荒”,就很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当好“垦荒者”。既要靠行政主管部门完善相关政策,让护理事业发展能有科学规范的“航标”,更要靠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不能用片面的效益观衡量护理工作,应该树立“医护一盘棋,发展靠协调”的正确观念。当然,作为护士自身也应该积极迎难而上,用顽强的拼搏精神打造新天地。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最近出台,《护士管理条例》也将制定实施,这将使护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范畴,并按规范化实施。然而,有规划和条例不等于就万事大吉,关键还在于如何实施。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加大其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措施营造出社会尊重护士,医院关心护士,医生帮助护士的有益氛围,让大家携手共同扶持护理事业,规划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否则,“空谈”是绝不能缓解“护士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