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推拿按摩之我见 【中医针推外治版】

近一时期,我始终关注针推版的内容,发现里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值得借鉴的好文章。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展开学习与辩论,这种氛围非常的好,有利于中医外治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理论基础还存在一些盲点和不足,有待于学习。
    有人说推拿按摩很简单,无非用手揉揉按按、敲敲打打,没什么高深和奥妙,更谈不到有啥手法的理论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听后心里着实不是滋味。比中药还早就形成体系的按摩,竟成了小术。她的存在必须依附在其他治疗手段之下,没有了独立性、自主性。有甚者还不承认她的医疗效果和医疗作用,说推拿按摩只能做做放松,用于娱乐休闲,最多算保健术。呜呼! 如果是不了解的外国人还有情可原,如果是国人这样说,那么就是悲哀。是国人对中医学无知的悲哀,国家对传统文化偏废的悲哀,中医人传播、推广未尽责的悲哀。
    我也是学手法的,在20多年的学习中,之所以每每的能够临症效显,就是我始终不敢放弃手法的理论来指导临床的治疗。手法之中有玄机,手法之中有洞天,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五行、八纲在手法中依然存在。手法的阴阳是什么?什么样的手法是阳性手法,什么样的手法是阴性手法,同样一个手法在什么情况下施用是阳性手法,又在什么情况下施用又成了阴性手法?手法的五行如何划分?什么样的手法是木行手法,什么样的手法是火行手法,什么样的手法是土行手法,什么样的手法是金行手法,什么样的手法是水行手法?手法的八纲如何定?什么手法是温,什么手法是通,什么手法是补,什么手法是泻,什么手法是汗,什么手法是和,什么手法是散,什么手法是清?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通过以上的基础,再加上临症的辩证,分经定脏,再制定出合理的手法施用组方,那么一定会有奇效。只有做到“临症之时,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才会有奇效。那时您也是神手圣医,绝技绝活也不再神奇,因为您已经走入中医推拿的门径。我衷心希望中医界工作者,都要努力学习中医的基础,为挽救中医、振兴中医付出毕生精力。
    此文属个人观点,旨在抛砖引玉,无意与各同仁争论,如有异议,请保留!但也非常愿意与真正求知者互相学习,为手法治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奋斗。
    如各位同仁愿意,今后我们再一起学习手法的阴阳、五行、八纲、临症辩经、手法处方等相关知识。
    谢谢您耐心的看完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