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可卡因类药物中毒 【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可卡因类药物中毒

  可卡因,又名古柯碱。本药最初从古柯树叶中提出,系一生物碱,以后人工合成,为氨基酸和芳香酸的酯。临床上主要作用于表面麻醉药,用于眼、鼻咽喉部手术。此外,尚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涩卡因,其化学结构与可卡因相似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普鲁卡因,又名奴夫卡因,因其毒性小剌激性小,而广泛应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脊髓麻醉。

  (2)利多卡因,又名赛洛卡因,本药为剌激性较小的局部麻醉药,可用于表面,浸润及传导麻醉,与肾上腺素合用,24小时总剂量不能超过0.5g。

  (3)地卡因,又称潘妥卡因、四卡因、丁卡因。本药为强的麻醉药临床上多用于眼及耳鼻喉科手术。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4)泼卡因,又名沙夫卡因,奴泼卡因。是局部麻醉药中麻醉作用和毒性最大的药物,约不能与普鲁卡因相混淆。它对于粘膜也有很大的穿透力,可用于粘膜麻醉。眼粘膜麻醉用0.1%溶液,鼻粘膜麻醉用1%-2%溶液。本药无拟无交感神经作用。在应用前应加入少量的盐酸肾上腺素溶液。不适应于浸润麻醉和传导麻醉,可用于脊髓麻醉。麻醉作用较强,约比普鲁卡因长3倍。

  1.毒理可卡因消化道及注射局部均能吸收,进入体内后,大部分在肝内解毒破坏,仅有小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因其破坏迅速,故对中毒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可以改善中毒所致的呼吸麻痹。可卡因剂量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中毒时,则抑制大脑皮质.、延脑和脊髓,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大剂量静脉注射能直接抑制心肌,使心跳停止。可卡因的致死量为1.2g。对个别敏感者,20-30mg即可引起中毒普鲁卡因吸收后主要被血浆中的鲁卡因酯酶水解破坏,水解产物大部分随尿排出,毒性为可卡因的22倍,为普鲁卡因的10倍,处多卡因的毒性比普鲁卡因的稍大。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临床表现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以及泼卡因中毒与可卡因相似,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症状。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开始多兴奋、言语增多或淡漠,思睡、瞳孔散大,重时甚至意识不清。也可出现震颤,强直性及阵挛性惊厥,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症状:表现面色苍白或紫绀、出冷汗、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最后可致循环衰竭。

  (3)消化系统症状:口干、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

  3.预防普鲁卡因与泼因在字音上很相似,用药时如不仔细检查药瓶上的标签,往往容易发生错误或听错,甚至发生意外事故,有报道在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医生要普鲁卡因进行麻醉,但由于普鲁卡因与泼卡因字相同,结果将普鲁卡因误听为泼卡因做了醉引起了病人死亡,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核对,以免引起意外事故。

  4.治疗

  (1)可卡因类药物中毒,多发生于麻醉过程中。如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误服中毒时,应立即催吐,洗胃。洗胃后可在胃在投入鞣酸5克。

  (2)对症治疗。

  (3)一般忌用兴奋药,如咖啡因,可拉明等,因这类药物可过度剌激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增加氧的消耗,可使中枢抑制的时间反而延长。肾上腺素及吗啡也应忌用。

  四、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

  水杨酸,化学名为邻羟基苯甲酸,也称柳酸,在柳树及水杨树中含有。其他植物中也含有水杨酸,如山慈菇,玉簪花等。水杨酸对胃剌激较大,故仅限于局部应用,常在皮肤疾病中作用角质溶解剂,为许多软膏制剂的成分之一。水杨酸的衍生物较多,主要有:①盐类,如钠盐(如水杨酸钠)、铵盐、锂盐、锶盐及钙等。②酯类,主要有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水杨酸甲酯和乙酯,水杨酸苯酯等。

  临床上常用的水杨酸类药物有以下几种;

  (1)水杨酸钠,也称柳酸钠,临床常用的为片剂(每片0。3克),本药有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治疗负湿热。剂量为:成人0.6-0.9g/次,3-4次/日,小儿0.1-0.15g/kg。分3-4次口服。因口服对胃剌激性较大,故常与碳酸氢钠同服。

  (2)阿斯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醋柳酸。阿斯匹林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常用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及活动性风湿病等。临床上常制成片剂应用。一般解热的剂量为:成人0.3-0.6g/次,一日3-4次,小儿是0.66克/岁/次;抗风湿剂量;成人0.6-0.9g/次,3-4次/日,小儿0.1-0.15g/kg/日,分3-4次口服。

  阿斯芬林,非那西汀及咖啡因共同制成片剂,即复方阿斯匹林(复方乙酰水杨酸),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

  (3)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可用作尿道消除毒剂。

  (4)水杨酸甲酯,为冬青树叶中的挥发油,故又名冬绿油,对肾脏有较强的剌激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痛等。

  (一)毒理

  水杨酸及其盐类中毒,多为一次吞服大量,或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过大及频繁的投用所引起。水杨酸及盐类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特别是水杨酸甲酯。其毒理作用为:

  1.中枢神经系统: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开始为兴奋(呼吸增强,恐怖、烦躁不安、.震颤、惊厥等)逐渐由兴奋转为抑制,甚至可发生水肿。

  2.电解质和酸平衡由于呼吸增强,换气过度,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后因碱基的排出以及水杨酸盐类所引起的代谢受到改变(由于水杨酸盐对氨基转移酶和脱氢酶的抑制,使乙酰辅酶A经由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受到阻碍而致酮体增加)。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3.消化系统对消化道有直接剌激作用。尤以水杨酸为著。

  4.心血管系统中毒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张力减低,工可使血管中枢痹,从而发生循环衰竭。

  5.抑制肝脏制造凝血酶原,使凝血酶减少,以致引起出血。

  6.肝脏,肌肉以及心肌中的糖原含量降低,肝脏中和中性脂肪加厚,肾上腺中的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降低。

  7.对肾脏有剌激作用。

  (二)临床表现

  中毒时可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听觉障碍,大量出汗、面色潮红、口渴、皮肤苍白、紫绀、粘膜出血、胃灼痛、肝脏肿大、黄疸、脉快、呼吸加速和变深。此外,尚可发生水、电解质失衡和中毒。有时可发生低血糖或暂时性血糖升高和尿甚者可发生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抽搐、昏迷、休克和呼吸衰竭。

  1.诊断根据误服史用药过量史及以中枢神经系统和代谢方面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征象,一般可作出诊断。

  2.治疗

  (1)给予温水洗胃及导泻。

  (2)加速排泄:水杨酸盐类自尿中排出的速度取决于尿的PH值,当PH值7.5时,游离水杨酸盐的排出是PH值为6时的20-30倍。为达碱化尿液的目的,可配合应用醋唑磺和碳酸氢钠。醋唑碘胺为碳酸酐酶抑剂,可通过阻止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而使尿液碱化,以每公斤体重5mg的剂量给予,其作用可持续4小时。尿液化在有代谢性酸中毒时比较困难,且矫正过度则有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水种等,必须注意。

  (3)对症治疗,及时矫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情况;控制抽搐;防止休克和脑水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矫及出血时,可给予大量维生素K1静脉注射,也可用维生素K肌肉注射,并可给予其他止血剂;当呼吸增强时禁用呼吸抑制剂。

  (4)有条件时可考虑人工透析疗法,当采用腹膜透析时,透析液中加以入适量白蛋白为宜,否则水杨互不能迅速析出因水杨酸盐有与血清蛋白结合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