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概念
什么是精神分析?
1、关于弗洛伊德,奥地利人(1856-1939),神经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2、精神分析?
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
一个心理学理论(学派)
一种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途径
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构成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三次革命,对人类自信心带来了一系列冲击。
2、两个基本架设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心理决定论原则(因果原则):心理现象与物理(生理)现象一样,不会是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事件的产生都是先前的事件所决定的。
2)存在着潜意识
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
(一)无意识理论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UNCONSCIOUSNESS
无意识: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潜意识: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不为人们所意识到,但“严重地”影响着人的外部行为。
——动力(动机、欲望和压抑)的无意识
2、精神划区论
意识(CONSCIOUSNESS):表层,清醒状态下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 CONSCIOUSNESS):浅层,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无(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深层,被压抑着,很难觉察到,通过分析可揭示。
(二)人格组织结构
1、本我(ID)
人格中的原始成分,不易把握。“能量库”、“火山下的岩浆”。
在无意识中表现,寻求本能欲望的释放和满足。
遵循“快乐原则”。
初级思考方式的特征:对事物的评价以欲望为标准(常好幻想),不考虑逻辑关系;没有时间、空间概念,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常直接用行为动作来表示需求及情绪情感;情感水平分化低,非好即坏,非爱即恨。
2、自我(EGO)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儿童能够区分自身和外界时出现。
功用:对外适应环境要求:
对内调节本我驱力及宣泄。“泄洪闸”。延迟作用。
控制与调节的能力与防御机制有关(心理成熟水平)。
活动区域:部分意识范围,部分无意识的。遵循“现实原则”。
遵循次级思考方式(成人思考方式):评价事物以现实为依据或参考;逻辑思维,考虑因果关系;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3、超我(SUPEREGO)
理想自我,良知,良心;遵循“道德原则”;人格中的监控机构。
神经症性的冲突
神经症性的冲突发生于本我的内驱力(drives)和自我的防御(defence)之间,这是两股对抗的力量:一方试图释放内驱力或本能冲动,另一方试图回避释放,即:试图寻求释放与试图避免释放这两种趋势的同时发展就导致了神经症性的冲突。
本我与外界的冲突
如果冲突发生于本我和现实之间,自我就陷入了一种利比多的退行状态,。
(三)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libido的投注和转移
1、口腔期(0-1岁)
获取及口腔满足。
意义:建立母婴关系,获得安全感,信任及自信
受挫——不安全感,自卑,自恋(narcissists).
过度满足——libido固结——“口腔性格”(过度依赖,嫉妒)
2、肛欲期(2-4岁)
控制与攻击性(施虐)
意义:建立与父母的关系
发展受挫,固结——“肛门性格”:
特征:
A、守秩序,爱清洁,过分认真;
B、吝惜,节俭,爱钱;
C、固执,不灵活,报复性
强迫症——利比多退行至此期。
3、性蕾期(俄底普斯期)(4-6岁)
兴趣转向异性器官,爱恋异性父母。
意义:形成三角关系,从共生(SYMBIOSES)状态中解脱出来。
男孩-“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向父亲仿同。
女孩-“阴茎羡慕”(PENIS ENVY)——向母亲仿同。
潜抑—“俄底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神经症及其他心理障碍的根源之一。
过分的母婴联系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潜伏期(6-10岁)
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兴趣投向外界。
意义:客体关系转换(米老鼠、小燕子。。。。)
力比多升华为游戏。。。
5、青春期(10-20岁)
躯体成熟;家庭以外的亲密客体关系建立;与社会文化价值观同化及适应;人格形成。
(四)心理防御机制(defence mechanism)
又称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自我用来抵消焦虑而采用。
1894年弗洛伊德对歇斯底里的机制进行解释用“防御”一词。
此机制为“潜移作用”(repression).
安娜。弗洛伊德发展了本学说,1939年提出了9种机制,以后随着“自我心理学”的发展种类有所增加。心理防御机制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人格发展水平相适应。
自恋性防御机制:婴儿性的,精神病性的。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否认(denial):对外界确实存在的事实加以否认,所有外界现实只是为了适应内部的需要,否认可导致一个人拒绝承担自己行为上的任何责任。投射(projection)“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通过投射,不愉快地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给别人而减轻。分裂作用(splitting):其作用是避免两个以上的矛盾内容或情感同时在意识中存在。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儿童性。认同(identification)通过认同作用来保护自己以对抗分离。如:用“与攻击者认同”的方式来对付自我的焦虑,保护自己。幻想(fantasy):通过想象制造出的神话来回避现实的不如意,或满足某种需要。疑病(hypochondriacs):是将不能被接受、孤独及攻击性冲动由对别人的责难转变为疑病的观念和相应的情绪苦恼。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和见诸行动。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压抑(repression,无意识地被压抑一些东西)、退行(regression)、置换(displacement)、反向形成、隔离(isolation)、抵消(undoing)、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合理化)
成熟的防御机制:压抑(suppression,有意识主动地把一些本能的东西加以抑制)、补偿(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利他(altruism)、幽默(humor)。
三、精神分析的有关技术
一、治疗关系,移情与反移情
二、动力学诊断
三、阻抗,阻抗分析
四、梦的分析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超乎寻常的信任关系,但不是朋友关系,彼此有一种基本的安全感,需要亲密但不能亲热。
移情就是病人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在对现实进行反映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过去的经验和情感。
布洛伊尔
分离性焦虑
咨询师通过自己的职业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意味着反移情的发生。
移情神经症
强迫性重复
咨询师把自身看作是来访者成长的拐棍,容器
正性移情:依赖、顺从、爱恋、色情等。
负性移情:气愤、憎恨、攻击、不信任等
移情的作用:通过移情,可以使病人的潜意识的冲突、痛苦等得以重现;移情是医生……
反移情:是医生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病人身上。反映了医生潜意识中的问题。如:医生总是希望从病人身上获得自信。
移情是不可避免的,医生无法凭空制造病人的移情,移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动力学的诊断
病人的主要冲突是什么?次要冲突是什么?
病人主要的防御机制是什么(成熟的、不成熟的、神经症性的)?
病人的人格结构有哪些特征(自我检验程度、自我控制能力、防御机制、现实检验等)?
需要了解来访者人格发展的过程
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预备阶段:1-4次的诊断性会谈,明确病人的病理心理诊断,看病人是否具备精神分析治疗的条件(有治疗动机,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具备现实检验能力,能够与医生建立关系——自恋水平,有自我反省能力,时间和经济条件等)
治疗过程:“蜜月期”——开始的一个月内,病人会有较快的治疗效果。但是以后会出现更强的移情和阻抗,包括对治疗的失望。通过分析移情和阻抗使治疗顺利进行。移情分析、阻抗分析、梦及幻想的分析可以使一个发现症结的快捷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