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人文 【在麻醉中保持清醒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我是一名麻醉医生。麻醉医生的工作性质是每日要与多个接受手
术的患者接触,具有“短、平、快”之特点;麻醉的工作环境也很特
殊,绝大部分是在手术室中进行。病人进入手术室要面对冰冷的机器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和穿戴着手术服、口罩、帽子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80%病人都会
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不安之感。
  麻醉工作无菌性强、具有排他性,不容许有病人家属在场,缺乏
亲情关怀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麻醉的意外、事故和并发症具有乘坐飞机的特点,表现为“
全或无”的特性,要么一切平稳、顺利,要么就会险象环生、异常急
骤,病人非死即残。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特点,麻醉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给
病人足够的尊重和同情,要让人文关怀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始终“睁
着眼睛”。
  细细分析一下,围绕麻醉的整个过程——术前、术中、术后,哪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文”。比如,术前访视。据500例术前病人精神
状态的分析,60%病人对手术存在各种疑虑,急需得到解答;50%以
上病人感到恐惧;31%病人担心手术对今后健康有损;38%病人害怕
手术引起生命危险;17%病人对麻醉产生恐惧;12%病人顾虑术后疼
痛、呕吐难忍。但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些麻醉医生并不为之所动,术
前不看病人或由他人代看,即便访视病人,也是匆忙行事,寥寥数语,
仅是履行了一个麻醉协议书的签字而已,根本谈不上与病人沟通。
  我在法国亚眠儒勒·凡尔纳大学中心医院的北方医院、南方医院、
妇产医院和眼科医院交流学习过,那里的麻醉医生非常重视对病人的
术前探视与检查。麻醉医生要进行详细的问诊、检查,填写各种表格、
资料,即使对无痛“人流”这样的小手术也是如此。病人正式入院,
术前麻醉医生还要访视病人。大量事实证明,麻醉医生对病人的病情、
全身情况不了解,是造成麻醉意外的重要原因。
  再看术中。因恐惧、焦虑、失眠、清洁灌肠、插导尿管等诸因素
的影响,一些患者表现为精神欠佳,反应迟钝,不能很好的配合麻醉。
此时麻醉医生要多多理解患者的处境,不应以粗暴、生硬的态度对待
病人,如:催促病人脱衣服、上手术床、摆置麻醉体位等。
  再看术后。我国大部分医院不具备麻醉恢复室(PACU),只能强
调麻醉的有效性和苏醒期的短暂性,忽略了病人的安全、舒适和心理
反应。全麻病人在整个手术过程最感痛苦的事件即是麻醉恢复阶段的
各种不适。因此,气管插管前应作好气管粘膜表面麻醉,这样病人术
后可以耐管良好。麻醉医生应该让病人在舒适、自然状态中苏醒,而
不是用催醒药、气管内刺激等手段催醒。
  不仅是麻醉工作,其实,只要我们坚持用人文视角看待我们从事
的事业,就会发现,有很多美好的工作正期待着我们用心去完成。最
后,借用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人文关怀
是一棵长满可能性的树,只要我们精心呵护,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链接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hiras,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
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是第一位的。“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
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辞海》(2002年第1版)解释——语出《易
·贲》:“文明为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关怀的本质与人的
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心灵、人的理想、人的命运、人的
精神生活、人的独立人格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
精神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