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28日,医生接诊了一位面肌痉挛患者。引介她来的是一位曾随周大夫进修的外院医师,他在电话里简略介绍了病人情况:患者为58岁农村女性,右侧面肌抽搐7年余,辗转多家医院,均以口服中枢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激素治疗,曾三次行面神经封闭治疗,均无明显疗效,病情渐重,并问是否需要开颅治疗。可是病人一见面却总重复着说:“周大夫,俺家里小孙子没人看,还有牲口也没人照管。”显然她是被“手术”这字眼吓住了,在担心治疗费用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经过仔细检查,周大夫发现病人情况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当刺激患者面部或其情绪激动时,出现明显的一侧面肌阵发性抽搐。此病可以开颅行显微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但是风险大、创伤大、费用高,
术后有可能出现神经性耳聋、走路不稳等并发症,有时效果较差。周大夫则偏向于采取山东省立医院耳神经外科专家樊忠教授的经验,进行面神经绞扎梳理术。他告诉病人:你的病是由面神经传导的异常冲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动引起,比较适合的疗法是进行面神经绞扎梳理术,只需在患侧耳下方切开一4cm切口,对面神经进行梳理,然后将一根如发丝样的钢丝绕过面神经进行绞扎,以减少面神经传导的异常冲动。钢丝远端会埋藏在患侧耳后皮下,可再次进行绞扎调节。至于住院治疗费用不会超过2000元。病人及家属听后都感到合适,欣然同意。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后患者面部抽搐消失。而她服用了7年多的其他药物全部停用。住院9天出院,以后每月来复查一次,患者有说有笑,心情轻松了许多。据4月6日随访,没有复发迹象情况良好。周大夫告诉病人还要观察几个月,她也高兴地接受了。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与病人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要在病人能承受的范围内为他们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尽管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直白地说“经济困难”。2.要充分尊重病
人的知情权,介绍病情要尽量浅显易懂,不要让他们因为感到不懂、迷惘而产生恐惧、抵触情绪。3.随访交谈要亲切随意,消除医患间的距离感,让病人说出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