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中国“视网膜黄斑病变”治疗研究获得新进展 【眼科专业讨论版】

  中新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曾利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造成阅读、驾车困难,虽然尚有部分视力,但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赵家良教授说,这是视网膜中心负责视力和中心视野的“黄斑”出现病理改变引起的症状。

  他在二十五日在此间举行的“诺华公司二00四年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这种眼科疾病被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治疗方法非常有限,被公认为眼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赵家良透露,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中心、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和成都华西医院眼科中心于二00二至二00三年协作开展的“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注册临床试验”取得了进展:三十二例患者在六个月的观察期中,百分之三十八点七的患者治疗后眼视力有较显著地增加,超过八成三的患者视力下降缓解,治疗后部分患者视网膜出血消失,大部分出血减少,病情基本稳定。

  他说,这种疗法不损伤视网膜细胞,既可保证视网膜的功能,同时又能减少了视力下降的危险,而且步骤简单,创伤性很小,不需要全身麻醉,治疗可在门诊进行。

  据他介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西方是造成五十岁以上长者失明的首要原因。而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五十岁以上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五,六十岁发病率约为百分之十一。目前病因虽尚不清楚,但相关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年龄、性别、种族、营养、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虹膜颜色浅、晶体混浊、无晶体和远视;吸烟;长期暴露于蓝光和阳光等等。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赵家良提醒人们,单眼睛视力下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被人们察觉,因此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该病对于保护视力,预防失明非常重要。

  因此他建议,四十至六十四岁的人群最好每二到四年进行一次包括视力测试、荧光素血管造影、对比敏感度和眼底镜检查等的常规眼科检查,六十五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一到二年进行一次。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