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现代急救护理概念(2) 【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3 现场急救

3.1 现场急救的内容。指患者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的救护,不论在厂矿、农村、事故现场或家庭等,包括在所有出事地点对患者进行的初步急救。首先应保证患者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视病(伤)情和条件采取输液、止痛、包扎、固定、解毒等救治措施,然后通过各种通讯联络工具,向救护站或医院呼救,在转运途中连续监护并作必要的治疗护理,为患者争取最初的抢救时机。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3.2 现场救护的原则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包括:①迅速到达现场;②使患者尽快脱离险区;③生命支持(即“先救命,再救伤”);④安全转送;⑤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⑥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
3.3 院前急救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快速评价危重伤员;②找出威胁生命的创伤并处理;③必要时行心肺复苏;④处理休克与缺氧;⑤迅速运送至合适医院。

4 预检分诊

根据病人的主诉及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4.1 分诊技巧。可运用SOAP程序来进行:①主述(S);②观察(O);③估计(A);④计划(P)。

4.2 创伤评估方法。种类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CRAMS评分法,包括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运动(Motor)、语言(Speech)每项各2分,总分为10分,如果得分≤8分为重度创伤,得分≥9分为轻度创伤。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4.3 评估顺序。包括创伤和非创伤患者的评估顺序。

对创伤患者首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A颈部制动和气道维持;B检查呼吸和通气;C检查循环;D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E暴露和环境控制。在初步处理后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评估):A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B头面部评估:有无出血、脑脊液漏、挫伤程度、防止颅内高压;C颈部评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必要时予以颈托固定、制动;D胸部评估: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血气胸表现,可予以加压包扎固定、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减压;E腹部评估: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是否消失,判断有无出血、穿孔;F骨盆评估:有无压痛,要注意骨盆骨折可伴有多量的失血,单处骨折可失血500ml以上;G四肢评估:有无畸形肿胀、骨擦感,否则予夹板固定。以上评估应在1~2min内完成,如有生命危险,应立即停止,先行抢救。

非创伤评估顺序:A接诊;B护理体检,即用护理观察方法(看、问、闻、摸)来分析病人的主诉,了解其症状和体征,注意鉴别,明确病因,积极抢救。

4.4 分诊时病情的初步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Ⅲ级: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Ⅲ级普通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