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AVNRT的诊断、类型、电生理特性(续) 【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

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表现在:
1、在高右房的S1S2刺激中,当S1S2缩短10-20ms,而出现A2H2突然延长50ms以上,即出现房室传导的跳跃现象。
2、若跳跃值仅为50ms,诊断应慎重。此时若同时伴有心房回波或诱发SVT,且能除外隐匿性旁道和房内折返,或连续两个跳跃值都是50ms方可诊断。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当高右房的S1S2刺激无跳跃现象,应加做以下检查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当出现下述表现时亦可诊断:
1、心房其他部位(如CS)刺激出现跳跃现象。
2、高右房的S1S2刺激出现V2A2的跳跃现象。快慢型AVNRT患者,常有此现象。
3、给S2S3刺激,或刺激迷走神经。或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等药物后,出现跳跃现象,或诱发出AVNRT。
此外,若观察到以下现象,也是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的证据。
1、窦性心律或相似频率心房起搏时,发生长短两种PR或AH间期,二者相差在50ms以上。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心房或心室期前刺激,偶尔观察到双重反应(1:2传导)。后者表现为一个A2后面有两个V2,后者为一个V2后面有两个A2。
3、心房或心室快速起搏,房室结正传或逆传出现3:2以上的文氏传导时,观察到AH或VA出现跳跃式延长,跳跃值在50ms以上。
AVNRT的类型与生理特性
虽然房室结双径路是AVNRT的电生理基础,但要形成AVNRT,还需要快径路与慢径路在不应期与传导速度上严格的匹配。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没有SVT的病便电生理检查中,25%可以出现双径路现象的原因。根据快慢径路在AVNRT中传导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型:慢快型和快慢型。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一、慢快型:又称常见型,占AVNRT的95%。
1、电生量特性:此型的正传发生在慢径路,逆传发生在快径路。由于快速的逆传,使心房的激动发生在心室激动的同时,或稍后,或稍前。因此,在心电图上,逆行P波大多重叠在QRS波中(占48%)或紧随其后(46%)少数构成QRS的起始部(占2%)。在心内电生理记录可以发现,逆传心房激动呈中心型,最早激动出现在房室交界区(即记录HBE的部位)HBE的AH大于HA间期,VA小于70ms,甚至为负值。
由于AVNRT的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及周围,因而心房、希氏束与心室都不是维持折返所必需的。因此在SVT时,可以自发的出现房室或室房的阴滞和分离,此时,做心房期前刺激可以产生室房分离,担前除极心房而不影响SVT,改变H和A的激动关系。Zipes试验,无A波提前,可有H波提前而不影响SVT,若SVT伴有束支传导阻滞,不改变SVT周长,用SVT周长起搏心房和心室,可产生长于SVT时的AH间期或HA间期,用短于SVT周长的周长起搏心房或心室,可产生正向或逆向的的房室结文氏传导阴滞。以上各点,都是AVNRT与AVRT的区别,其中最有实验价值的是Zipes试验。
此型AVNRT的发生,要求快径路前传不应期较长,且有较强的逆传能力,而慢径路前传不应期较短,且前传速度较慢,其中,最重要的是后者,即发作依赖于临界长度AH间期,正因如此,电生理检查是啊易诱发此型AVNRT的方法是HRA的S1S2刺激。但有时此法仍不能诱发,此时可以彩用缩短S1S1基础周长,增加S3刺激,改用快速心房起搏或CS起搏,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后再给予刺激,此外10-40%的此型患者,用心室刺激也可以诱发SVT,但心室快速起搏的成功率较心室期前刺激高3倍。当然,心室刺激远不如心房刺激有效,而且心室刺激能诱发者,心房刺激都能诱发。
终止:欲终止SVT,必须使刺激的冲动穿入折返环。因此,终止AVNRT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心房连接房室结的部位做短阵快速 起搏或多个期前刺激。HRA的刺激的终止率不如CS口刺激。在HRA用单个刺激(AS2)很难终止周长小于325ms的AVNRT。与诱发相同,心室刺激远不如心房刺激有效,在RVA,用单个刺激(VS2)几乎无法终止周长小于400ms的SVT,若终止成功,强烈提示SVT是AVRT,而不是ANNRT。无论是心房或心室刺激,短阵快速起搏或多个期前刺激都较单个刺激终止SVT更有效。若用前者未能终止SVT,应考虑是否SVT被重建。此时,适当减少刺激个数,往往能起效。
刺激迷走神经,使用维拉帕米,腺苷、洋地类药物都可以减慢慢径路传导,并延长不应期,使SVT逐渐减慢,然后终止。
二、快慢型:又称少见型,仅占AVNRT的5%。
电生量特性:此型的正传发生在快径路,而逆传发生在慢径路,因而逆P远离QRS波,而形成长的RP间期。电生理检查,逆传心房激动也是中心型,但最早激动点是CS口,HBE间期中AH小于HA间期,此时,需与房性心动过速,慢传导的隐匿性旁道参与的PJRT相鉴别。
诱发与终止:少见型与常见型的AVNRT的诱发与终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后者心房刺激较心室刺激有效,而前者两种刺激同样有效。
三、AVNRT的诊断要点
常见型AVNRT:
1、房性、室性期前刺激,或引起心房起搏房室结正向文氏传导时,可诱发和终止SVT。
2、心房和序刺激、房室结正向传导出现跳跃现象。
3、发作依赖于临界长度的AH间期,即慢径路一定程度的正向缓慢传导。
4、逆向性心房激动最早点在房室连接区,HBE的VA间期为-40-70ms。
5、逆行P波重叠在QRS波中,或紧随其后,少数构成QRS波的起始波,HBE上AH大于HA。
6、心房、希氏束与心室不是折返所必须。兴奋迷走神经可缓慢,然后终止SVT。
少见型AVNRT
1、房性、室性期前刺激,或引起心室起搏房室结逆向文氏传导时,可诱发和终止SVT。
2、心房和序刺激、房室结正向传导出现跳跃现象。
3、发作依赖于临界长度的AH间期,即慢径路一定程度的逆向缓慢传导。
4、逆向P波最早出现在CS口。
5、逆向P波的RP间期长于PR间期。心电图上RP大于PR,HBE上AH小于HA。
6、心房、希氏束与心室不是折返所必须。兴奋迷走神经可缓慢,然后终止SVT。且均阻滞于逆向传导的慢径路。
四、AVNRT的心电图表现:利用AVNRT发作时的心电图可以做大致的判断。
慢快型的AVNRT的心电图可以有以下表现。
1、P波埋于QRS波中,各导联均不见P波,但由于P波记录与识别有时非常困难,因而仅凭心电图判断有无P波常常难以做到。
2、SVT时的心电图与窦律时比较,常常可以发现2、3、AVF导联多1个S波(假S现象),V1导联多1个r波(假r现象)。这两种现象容易发现,而且诊断的可靠性相当高。
3、若千导联有逆P波,则R-P间期小于80ms。与AVRT的区别在于后者的R-P间期大于80ms。当R-P间期在80ms左右时,诊断应慎重,因二者在此范围中有重叠。
快慢型AVNRT的心电图表现与房速生PJRT一样,仅凭心电图难以区分。
此外,由于AVNRT多见于女性,女:男约为7:3,因而仅凭心电图诊断男性患者AVNRT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