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阑尾切除术的少见并发症 【基本外科讨论版】

阑尾切除术的少见并发症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41001] 黄陆强

 

我院近20年来共施行阑尾切除术5423例,出现了少见并发症共49例,其中有些情况处理十分棘手,甚至危及生命,现总结报告如下。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右髂外动脉损伤2例。均取麦氏切口,由于腹壁较厚,在切皮至分离腹内斜肌后寻找并切开腹膜时,发生喷射状大出血。检查发现皮肤切口偏外下方,误伤右侧髂外动脉,裂口分别为3mm及5mm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以3~0丝线缝合修补后完成阑尾切除术。发生原因在于麦氏切口不规范,肥胖病人宜用腹直肌旁切口或半月线切口,分离腹壁各层切开腹膜时应与皮肤切口一致,绝不应愈分愈向外下方偏斜,解剖层次要分明,切开腹膜时要谨慎。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腹膜后巨大血肿2例。均因术后近期出现右下腹疼痛、腹部包块、发热、急性贫血等症状而再次手术证实。右下腹膜后出血量达600~800ml,皆因处理阑尾系膜血管时血管钳滑脱,致血管残端回缩至系膜脂肪组织内,当时虽予以处理,但并未将血管断端结扎牢靠。故术中处理系膜血管时一旦出现血管钳或线结滑脱,不应盲目单纯钳夹结扎系膜边缘,而应解剖阑尾系膜,找到出血点,在直视下确切止血。



三、阑尾残端大出血9例。在术后3~7天内多次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量暗紫色或鲜红色血便,每日3~6次,每次200~700ml。6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其中2例曾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阑尾残端粘膜糜烂、出血、水肿和局灶性溃疡。3例出血严重者被迫再次手术探查,发现荷包缝合直径大于3cm,埋入之盲肠、结肠腔内积血,阑尾残端过长,约1.5~2cm。松解荷包后见阑尾残端形成溃疡,其系膜缘有活动性出血。行阑尾残端再切除,盲肠壁修补术。



阑尾术后残端大出血发生原因:①阑尾残端保留过长,荷包缝合过大,形成死腔,死腔内组织坏死侵蚀基底部血管。②阑尾动脉结扎不紧,线结脱落。③局部解剖变异,少数人阑尾动脉不是直接来源于回结肠动脉,而是来自盲肠动脉的后支或前支,甚至是2支血管并存,切除阑尾时只结扎其中1支,另1支被残端炎症侵蚀出血[1]。本症大多经保守疗法治愈,若出血量较大,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纤维结肠镜下电灼止血,必要时行剖腹探查。



四、阑尾切除术后第5日综合征6例。均为2~8岁儿童,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但在术后第5日左右突然又出现腹痛、高热,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12小时内病情迅速发展。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2例疑有弥漫性腹膜炎而再次剖腹探查,发现阑尾残端及系膜结扎处完好,腹腔无渗液,肠曲间及盆腔无脓肿。经禁食、补液、抗炎治疗,2例行胃肠减压,症状消失。本症发病原因尚无定论,可能是因为患儿机体防御机能较差,阑尾残端包埋不妥、缝线过粗、结扎组织坏死等原因所致[2]。若能排除腹膜炎,可行保守治疗,大多在12~16小时内症状减轻,若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剖腹手术。



五、阑尾残株炎12例。阑尾切除术后3个月~8年再度发生右下腹疼痛和固定性压痛,多不再考虑阑尾疾病,其中误诊为肠粘连4例,附件炎3例,盲肠肿瘤2例。再次手术发现回盲部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局部有脓苔或积脓,阑尾残端长1.2~3.0cm,有2例残端腔内有粪石梗阻,3例残株穿孔。本组均经手术治愈,其中2例合并切口感染。病理报告阑尾残株炎10例,阑尾残端肉芽肿2例。



阑尾残株炎发生率约为0.47%,发病原因主要为阑尾残端保留过长及荷包缝合过大[3]。阑尾残株炎可破入盲肠或腹腔自行吸收,也可扩散到盲肠表面引起肠粘连而导致肠梗阻,甚可诱发盲结肠套叠。因此,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4]。手术方式有4种:①残端完全切除,盲肠壁修补或残端部分切除,荷包包埋;②清除坏死组织,用回盲肠壁浆肌瓣或大网膜覆盖;③切开引流;④盲肠或回盲部切除术[5]。本组有2例阑尾残端肉芽肿形成硬质肿块,误认为盲肠肿瘤,分别将盲肠和右半结肠切除,若能在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则能避免。



六、切口迟发性感染18例。阑尾手术切口愈合后2个月~10年在原切口下又出现炎症表现[6],这类病人一般情况尚好,原切口下肿块范围大多在2cm×3cm~5cm×6cm,位置较深,边缘不规则,压痛轻而局限,常规细菌培养10例,有大肠杆菌4例,变形杆菌2例,无菌生长4例;有4例加做厌氧菌培养均阳性。本组有4例系蜂窝织炎样改变,经保守疗法治愈;10例肿块较小,其中3例深达腹腔,予以手术切除;4例肿块较大或脓液较多,行逐层切开,清除线结等异物,开放引流,经换药愈合。



阑尾切口迟发性感染的发生与首次手术时切口处理不当、厌氧菌潜伏感染关系密切[1]。本症的预防措施:注意术中切口保护;尽量避免损伤过多组织,彻底止血,不留死腔,皮肤下尽量使用可吸收缝线,腹膜关闭后,伤口先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3%双氧水、0.01%洗必太液浸泡,改变伤口厌氧环境;手术前后使用抗需氧菌及抗厌氧菌的抗生素。近5年采用以上措施后本症明显减少。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手术之一。除了上述少见并发症以外,我们还曾遇到阑尾术后出血性胃炎、伪膜性肠炎、化脓性门静脉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阑尾远端残留和残株粘液囊肿等其他少见并发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针对这些手术并发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阑尾切除术属外科小手术,绝大多数由低年资住院医师施行。由于盲肠系间位器官,在内脏发育过程中变异性较多,阑尾亦不例外,如思想上不够重视,则有可能酿成如损伤髂外动脉等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8]。



二、厌氧菌感染在阑尾炎及其手术并发症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在阑尾手术前后及保守治疗时均应予以重视。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外,应尽量改变术野及伤口厌氧环境,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本文所报告阑尾手术的6种少见并发症,除前二种外都与阑尾残端处理不当有关。为减少阑尾残端并发症的发生,阑尾根部应先以直血管钳压轧后予以贯穿缝扎,残端长度以0.5cm为宜,并严密消毒。残端处理有三种方法,即根部贯穿缝扎、根部残端敞开作荷包包埋、根部缝扎加荷包包埋。还应强调二点,一是系膜动脉应结扎牢靠;二是荷包包埋直径切忌过大,以1.6~2.0c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