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病理学笔记(二十二) 【医学考研版】

点)。部分病人,由于皮下小动脉炎,于指、趾末节腹面,足底或大、小鱼际处,出现红紫色,微隆起,有压痛的小结,称Osler小结。
  4)肾可因微栓塞发生灶性肾小球肾炎,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发生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区别:①病原菌不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为毒力较强的化脓性菌引起,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亚急性常为草绿色链球菌;②亚急性常发生于已有病变的心内膜上,而急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③侵犯的瓣膜不同,急性以侵犯主动脉瓣为主,其次侵犯二尖瓣,而亚急性正好反之;④急性病变特点与亚急性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点:也在瓣膜上形成疣状赘生物,瓣膜可被破坏,形成溃疡并有血栓形成。不同之处是急性病变及并发症一般较严重,引起急性化脓性心内膜炎,致瓣膜溃烂、穿孔或破裂;疣状赘生物一般较大,颜色为灰黄色,易脱落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引起一些器官的梗死。
  4.1.5 慢性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心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伤后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瓣膜口狭窄是指瓣膜口在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造成血流通过障碍;而瓣膜关闭不全指心瓣膜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使部分血液返流。
  (1)二尖瓣狭窄
  多数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少数由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病变特点:二尖瓣狭窄时,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左心室,左心室灌注不足,形成相对萎缩状态。左心房则因为血液淤积而肥大、扩张,进而引起肺淤血、水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右心房肥大、扩张,最后大循环淤血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的病理改变。临床病理联系:听诊时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增强(P2>A2)。X检查早期示左心房增大,晚期全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三大一小”,即左心室萎缩变小,其余三腔增大,因而呈倒置的“梨形心”。
  (2)二尖瓣关闭不全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大多为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果。病变顺序为: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衰竭,大循环淤血。临床病理联系:听诊心尖区全收缩期可闻及吹风样杂音,X线示左心室增大。
  (3)主动脉瓣狭窄。主要是慢性风湿性主动脉瓣膜炎的后果,常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发生。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失代偿→左心衰竭→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临床病理联系:心绞痛、脉压减小、X线检查心脏靴形。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大→左心衰竭→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右心房肥大 →大循环淤血。临床病理联系:听诊时在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可出现水冲脉、血管枪击音和毛细血管搏动现象。
  4.1.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他如冠状动脉痉挛和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脏病也包括在内。
  冠状动脉供血区长时间缺血可导致心肌梗死,梗死根据范围可分为:①心内膜下梗死;②透壁性心肌梗死。大多数为透壁性梗死。
  好发部位和范围: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因为左冠状动脉病变比较多见。根据好发的顺序排列如下。
  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②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右心室,室间隔后1/3。
  ③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区:左心室侧壁、膈面及左心房。
  病变特点:梗死灶不规则,梗死后6小时才能辨认,呈白色,镜下,呈凝固性坏死,第4天后梗死性外周出现充血出血带,镜下见该带内血管充血、出血,有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4.1.7 心肌病
  (1)扩张性心肌病。以进行性的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心肌壁不增厚、收缩能力下降为特点。
  镜下: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和伸长,肌浆变性,核大,浓染,心肌间质纤维化。
  (2)肥厚性心肌病。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匀称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右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
  镜下心肌细胞显著肥大,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尤以室间隔深部及左室游离壁明显。间质纤维化突出。
  (3)限制性心肌病。典型病变为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
  镜下:内膜主要为致密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可有钙化,表面可见陈旧性附壁血栓。
  (4)克山病。病变主要在心肌,以心肌出现严重的变性、坏死和瘢痕形成为特征。病变可累及心脏的各个部位,但心室重于心房,左心室、室间隔又重于右心室。
  镜下心肌细胞坏死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溶解。坏死呈灶状,最终被修复而成为瘢痕。
  4.1.8 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有以下几种类型:
  (1)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镜下,主要为坏死性心肌炎。基本病变是单个或小群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及非特异间质性心肌炎,早期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后以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形成。晚期可有明显间质纤维化,伴代偿性心肌肥大及心腔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