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案选录
1、封某,女,36岁,床号817,住院号427056
初诊:1981年5月7日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主诉:面浮肢肿一月余,伴腰痛、呕吐。
病史:患者一月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咽痛,鼻塞,经治疗而愈,一周来晨起面浮,下肢浮肿,伴腰酸疲乏,小溲浓量少,头晕,泛恶呕吐,胃纳不馨,舌苔干黄腻,舌质偏红,脉细数。
检查:尿常规蛋白(││││ ),红血球(5~6),24小时尿蛋白定量(3.6克)。
辨证:湿热阻滞,脾运失健,胃失和降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诊断:急性肾炎(肾病型)。
治法:化湿清热,健脾和胃。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处方:生白术9克、川连3克、陈佩梗9克、制半夏5克、炒陈皮5克、茯苓皮15克、生熟米仁各9克、大蓟根30克、石苇15克、连翘9克、炒竹茹5克、泽泻15克、香谷芽12克。
随访:1981年5月21日复诊,服药两周后,小溲量增多,浮肿已退,泛恶亦减,但感头晕,腰酸,神倦乏力,舌苔薄腻较润,舌质淡红,脉滑,湿热渐清,上法兼佐益肾。处方:生白术9克、制半夏5克、炒陈皮5克、炒枳壳5克、生熟米仁各9克、大蓟根30克、石苇15克、连翘9克、泽泻15克、赤猪苓各9克、炒桑枝15克、炒杜仲15克、炒川断15克、香谷芽12克。上方加减调治三月。症情均平,尿蛋白转阴性,续服上药,以资巩固疗效,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偶见腰部酸楚,且能正常工作。
按语:本案急性肾病型肾炎病程较短,追溯起病之因,有感染外风与湿热的病史,客风易散,湿热难清,病邪隐匿,戕害脾肾,以致湿阻气机,三焦决渎不利,聚水郁而化热,水湿壅遏经隧则小便量少,疏散肌肤则面浮肢肿。舌苔黄腻而干,舌质偏红,脉细数示湿热之外候,拟化湿清热先治其标,二周后湿热渐清,再求健脾益肾以治其本,脾肾健运可胜湿退肿,临床体会,辨证论治,当分清标本缓急,耐心守治,常可获显著疗效。
2、吴某,男,51岁,床号802,住院号427299。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初诊:1981年6月1日
主诉:面浮肢肿,腰酸8个月。
病史:患者于1980年11月起感晨起面浮肢肿,腰痛乏力,曾在当地医院尿检蛋白(││││ ),右侧肾图示:右肾血管段显著降低,分泌段平坦,排泄缓慢,拟诊肾病综合征来沪求治,住我院后,曾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症状改善不显著,尿蛋白波动(11~111),现感目睑浮肿,神疲乏力,头晕腰酸,时有暖气泛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腻,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右细左濡。
检查:尿常规蛋白(│││ ),红血球(8~10),白血球(0~1)。
辨证:脾弱失于运化,水湿逗留。
诊断:原发性肾小球肾病
治法:健脾益气而运水湿。
处方:孩儿参9克、生白术9克、茯苓皮15克、炒陈皮5克、香扁豆10克、淮山药10克、煅瓦楞15克、莲须3克、芡实12克、全瓜蒌30克(打)、望江南10克、大蓟根30克、米仁根30克、石苇15克、香谷芽12克。
随访:1981年6月15日复诊,用药二周浮肿即见减退,腰酸亦见缓解,但感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腻,脉右细,左濡滑。继以上法,增以桑寄生15克、炒川断15克,以固其效。患者坚持服药6月后,诸症均恙,自感体质增强,尿蛋白转阴性,一年后复查右侧肾图基本正常,病情稳定,坚持正常工作。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全匮要略》曰:“脾主腹而气行四肢,脾受水气则腹大四肢重……,脾湿不运则津液不生而少气,小便难者,湿不行也”。众所周知,脾主运化,其生理意义有二,运化精微,从胃纳入的饮食物中摄取精微转输全身,供给营养。运化水湿,水谷精微的运化过程,无疑是和体液代谢相联系,所以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的认识,即“土能制水”之说,本案患者脾气虚弱,水气停聚,浸渍肌肤,形成水肿,肌肉失于营养则神疲乏力。脾胃同属中焦,脾气不升则胃失和降,而见则暖气泛酸,临床治疗宜参苓白术散适当配合化湿清热的米仁根,大蓟根,石苇及健脾固涩的莲须,芡实等,重在培土胜湿,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张某,男,29岁。床号807,住院号401810
初诊:1981年2月7日。
主诉:发热,浮肿,尿少3天。
病史:1976年因浮肿,尿少,尿检异常,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经中西药治疗四年而症状消失,尿检正常。3天前感冒,身热,咽痛,遂即面目四肢浮肿,恶心呕吐,小溲量少,来院诊治。拟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收治中西医结合病房。一方面仍给予强的松等西药,同时采用中药治疗。症见身热,咽痛,面目四肢浮肿,恶心呕吐,纳食少馨,神疲腰酸,小溲少利。舌苔薄腻,舌质淡,舌体胖,脉细弦。
检查:尿常规蛋白(│││ ),红血球(0~5),白血球(0~3),血总胆固醇310mg/dl,肾功能正常。
辨证:脾肾两虚,水湿泛滥。
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型。
治则:补益脾肾,利水除湿。
处方:生白术9克、赤白芍各9克、炒山药9克、莲须3克、芡实12克、黑大豆30克、泽泻各9克,米仁根30克、石苇15克、大蓟根30克、炒川断15克、桑寄生l5克、香谷芽12克。
随访:2月12自复诊,浮肿已见消退,纳食亦馨,腰酸乏力,小溲渐利。苔簿,脉细。前方收效,治宜续进。上方去赤猪苓,加云茯苓9克。经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病情迅获控制,一周后面目四肢浮肿已见消退,溲量增多,诸症改善,尿检转阴。继续治疗两周,血脂下降,肾功能检查正常而出院。
按语:脾主运化,主摄取精微与输布水液;肾主开阖,主藏蓄精气与排泄湿浊。太阴虚则运化无权,难以摄取精微,又难以输布水液,少阴虚则开阖失常,不能固摄精气,又不能排泄湿浊,于是水湿潴溜,肢体浮肿。实验窒检查多发现蛋白尿及血中胆固醇升高。临床体会,适当给予激素类药物,有利于控制蛋白尿,但激素应用至1~2周,往往湿从热化,转为湿热偏盛之象,并引起胃脘不舒,而在撤减激素时,蛋白尿又易反复。因此,必须配合中药以化湿清热,扶脾补肾,每能纠正激素所致的弊病,且可稳定病情,达到标本同治,相得益彰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