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发病机制 【儿科专业讨论版】

四.发病机制
原卟啉+Fe ↓(血红素)
                          Hb ↓       RBC分裂影响小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珠蛋白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MCV   MCH       MCHC

缺铁性贫血的三阶段
铁减少期(ID):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 储存铁下降,供给红细胞合成HB的铁尚未下降.
  ②表现为血清铁蛋白↓,HB正常
生成缺铁期(IDE) :
  ①储存铁下降, 红细胞生长所需铁亦不足,但循环中HB的量未下降
  ②表现为血清铁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HB正常但浓度低值
缺铁性贫血期(ID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SF   FEP   SI   TIBC
ID 期

IDE期

IDA期
         
          (IDA期二低二高)


①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 乏力,头晕,消瘦.
②髓外造血 :肝、脾轻度肿大
③非造血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烦躁,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异食癖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




异食癖
    是指进食通常不能当作食物的东西,如有的儿童吃自己的鼻涕痂,有的吃纸、破布、树叶、毛发等。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如吞食污物可发生肠寄生虫病;大量吞食灰土、泥沙可造成铅中毒;吞食不能被机体消化的东西如头发、布头还可能出现异物团块,形成肠梗阻。

1.血象: 
Hb↓↓   RBC↓
MCV<80fl、MCH <26pg、MCHC <30%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涂片RBC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
WBC、PLT无改变



2.骨髓象: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中.晚幼红细胞比例↑
铁染色:细胞内、外铁↓
铁粒幼细胞↓ <15%,含铁血黄素缺乏



3.有关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蛋白(SF):反应贮存铁情况.
            FEP >0.9umol/l(500ug/dl)
红细胞游漓原卟啉增高( FEP);
血清铁(SI)下降
总铁结合力(TIBC)上升
转铁蛋白饱和度(TS)下降
骨髓可染铁:铁粒细胞数如<15%提示储存铁下降细胞外铁下降.






          SF   FEP   SI   TIBC
ID 期

IDE期

IDA期
         
          (IDA期二低二高)

 
年龄
病史(喂养史)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血象特点
  具备前4项可临床诊断
有条件做铁生化检查确诊  
诊断性铁剂治疗

   

 
 

  原则:去除病因及铁剂治疗
1. 一般治疗: 护理,休息,防感染
2. 去病因治疗
合理饮食
按时添加辅食
治疗慢性肠道疾病驱虫


3. 铁剂治疗
种类: 亚铁易吸收 常用:20%硫酸亚铁.30%富马酸亚铁 或10%葡萄糖酸亚铁
剂量:按元素铁6mg/kg.天.分2~3 次.
近年国内外采用每周口服1~2 次防治缺铁性贫血.
同服: VitC、胃酶合剂
不能同服:   茶、钙、牛奶、咖啡


       

.  


疗效观察
  网织红细胞 2 ~ 3 天开始上升→5-7天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3周下降到正常.
    Hb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3-4周达正常
.疗程: 一般用至Hb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6-8周 (补充储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