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人工气道的管理2 【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需2人配合操作

1、患者取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2、充分吸引气道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3、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时,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4、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时迅速充气囊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5、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

(三)气囊的管理: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2、患者进食时,应将气囊充分充气,并让患者半卧,以免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四、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因会咽失去作用,咳嗽发射降低,使咯痰能力丧失。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的方法,是气道管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一)有效吸痰程序

1、吸痰前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部位。

2、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

1、 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

2、 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3、 吸引

4、 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二)吸痰指征

1、听诊双肺有痰鸣音。

2、呼吸机的吸气峰压增加。

3、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

(三)吸痰方法

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

1、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2、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吸引负压应不超过-50mmHg。

3、进行纯氧膨肺,气道灌洗。

4、阻断吸痰管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达到气管导管末端时上提0.5cm开放负压,旋转上提。

5、吸痰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严格无菌操作。

7、吸痰后吸净口咽部分泌物。

8、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一、 人工气道的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使患者失去了鼻腔等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粘稠,易引起细菌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气道加温、湿化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加温加湿方法如下:

(一)   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加湿法。该装置的加温和湿化效果,受到室温、吸入气体的流量、水的温度、蒸发的面积、管路的长短等因素影响。一般调节温度显示35—38度为宜。加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吸气管路上连接好测温探头,保证温度监测准确。

2、调节呼吸机管道使接水瓶处于垂直状态。

3、随时排除管路内积水,以避免增加气道阻力和影响潮气量。

4、注意随时添加、调节湿化罐内蒸镏水,使其处于适宜水位。

5、湿化罐内蒸镏水应每日更换,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   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

通过一根细塑料管由气管切开导管连续向气管内滴注,也可用注射器从气管导管外口直接注入,每昼夜应达200-300ml液体,常用药液为0.4%盐水。

(三)   超声雾化器加湿法

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的声能高频振荡将药液分散成微细雾粒后送入呼吸道和肺泡,与温度无关,每分钟雾化1-6ml药液,正确治疗方法:经口吸入雾化剂,由功能残气位缓缓吸气在吸气末屏气10秒钟,以增加雾粒沉降的机会。

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

1、内因:口咽内分泌物、胃食管返流后误吸。

2、外因: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器具,不洁的气道内吸引操作等引起的接触性感染。

3、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倒流入气道。

(二)预防对策

1、体位: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

2、胃肠营养:选择细的胃管,以降低胃内压和减少咽部异物刺激引起的返流。

3、口腔清洁:目的是减少误吸分泌物中的细菌,口腔护理每日2次。

4、彻底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

(三)气道和呼吸机管路的无菌管理:

1、避免污染管路的操作,定时更换湿化罐内无菌水,及时倾倒接水瓶中的积水。

2、注意吸痰的无菌操作。

3、注意手指、器具的接触感染。

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

5、用作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病人之间或同一病人使用超过24小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6、简易呼吸器,在不同病人间使用时,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

7、接触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前后要洗手。

8、处理任何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