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性 脊 髓 炎
急性脊髓炎是指累及整个脊髓或几个节段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有关。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诊断要点】
一、症状。
1.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末春初、秋末冬初发病多见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以青壮年和农民较为常见,男女同样受累,散在发病。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病前数天或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脊髓症状急骤发生,可有下肢麻木或麻刺感,背痛并放射至下肢或围绕躯体的束带状感觉等。一般持续1~2日,长者可达一周,即显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二、体征:因脊髓罹患部位下肢轻瘫,可迅速进展为完全性截瘫。早期瘫痪为弛缓性者,肌张力低下,浅反射与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不能引出,谓脊髓休克。如病变不严重或不完全,则深反射迅速复现且逐渐亢进,肌张力增高与病理反射出现,成为痉挛性截瘫。在两下肢瘫痪的同时出现膀胱与直肠麻痹,初为尿粪潴留,后为失禁。病变水平下的浅、深感觉皆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的程度,决定于病变的严重程度。瘫痪的下肢可出现水肿与少汗或无汗,阴茎异常勃起偶可见到。由于感觉消失、营养障碍与污染,故好发褥疮。
2.颈髓脊髓炎:感觉障碍在相应的颈髓病变水平下。两上肢呈弛缓性瘫痪,而两下肢呈痉挛性瘫痪。病变若在高颈段(颈髓3~4)则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并有膈肌瘫痪,出现呼吸麻痹,并有高热,可导致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可正常,一般无椎管阻塞现象。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可正常,也可增高至20~100×109/升,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可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含量正常。
四、鉴别诊断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起病较急,伴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病灶相应部位的脊柱剧烈疼痛、明显压痛与叩击痛。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脊髓腔梗阻。
2.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神经炎:四肢呈弛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多呈周围型,可伴有脑神经麻痹(面神经最常受累),大小便障碍较少见,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视神经脊髓炎:除有横贯性脊髓炎的表现外,脊髓症状出现的前后,或同时有视神经炎,或有球后神经炎的表现,部分病例的病程可有缓解与复发。
【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治疗
1.肾上腺糖皮激素: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或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上使用,每日1次,10~14日为一疗程,以后改为口服地塞米松4~5mg/日或泼尼松30mg/日,每周逐步减量,5~6周内停用。
2.抗病毒药:中药双黄连注射液,还有板兰根注射液、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及口服吗啉呱等。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 B12、B1 、B6肌肉注射,或用ATP、细胞色素C、辅酶A、胞二磷胆碱、神经生长因子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及修复。
4.血管扩张药物:烟酸、尼莫地平等,也可用丹参等改善循环。
5.抗感染:由于经常合并感染,如泌尿系和肺部感染,并预防褥疮,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6.维持呼吸:呼吸肌麻痹者应用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
7.调整免疫功能: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
8.加强护理:如预防褥疮、膀胱功能障碍的护理。
二、康复治疗
瘫痪肢体早期作被动活动、按摩以及积极的上半身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瘫痪肢体的恢复。可辅以理疗、按摩、针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