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在美国上英语课:记英语教师托马斯 【出国英语】

  不管你在自己的国家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到美国都要过语言这一关。

  我居住的小镇上有弗吉尼亚州蒙哥马利公立学校成人部开办的英语班,也有教会的志愿者组织的英语班。一般来说,这类学习班属于开放式管理,晚来还是早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庭作业爱作不作,全都无人严格要求。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我最终选择了蒙哥马利公立学校成人部的英语班,教师的名字叫托马斯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

  托马斯1.7米高的身材,胖乎乎的,一脸腼腆的笑容,更添了几分憨厚,给人以诚实可信赖的感觉。

  记得刚上他的英语班的时候,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台湾太太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对我说:“托马斯在讲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都没听懂。”只听身后有人用中国标准的普通话问:“你一句也没有听懂吗?”我们回头一看,竟然是托马斯!原来,托马斯在中国的无锡、上海等地的大学里教过英语,不仅钟情于美味丰盛的中国菜,而且迷上了“易经”,学会了打太极拳,更大的收获则是娶了一位聪敏贤惠的上海姑娘做太太,从此日啖三顿中国餐,也学会了汉语。有时在课堂上谈论各国饮食文化,他也会调侃几句:“四条腿的东西,除了桌子椅子中国人都吃”。还说洛杉矶街头有两个中国人在高声争辩着什么,看他们粗声大嗓地嚷着,过路人恐他们动手,就报告了警察。警察赶到,问他们为什么吵架。两个中国人莫名其妙说,“我们只是在商量中午吃什么,没有吵呀?”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也许因为自己也当过老师,所以,在课堂上比较在意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托马斯总在这方面让我有所收获,这也是我选择他的英语课的重要原由。如果中国的英语教师也能采取类似的教学方法,“哑巴英语”的现象大概就不会那么普遍了。比如说,一篇新课文从哪儿开始讲起呢?照常规,教师至少应该把课文范读一遍,然后讲新单词,校正发音,解释课文内容,分析语法等等(记得在大学学英语时,老师就是这个路子)。托马斯从不这样。新课文是什么,事先我们不知道,他也不给你看教材。一上课就是听写新单词,如果你写不下来,他会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念给你,然后让你读自己写下来的单词,他会一边校正你的发音,一边把正确的拼写写在黑板上。最后他才开始解释新单词。听不懂,他会做手势,打比方,想方设法启发你,就是不让你“走捷径”——查字典,通常一次会讲15-20个新单词。第二节课,托马斯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使用新学过的单词组织文章,要求至少用3-5个。这些新单词源于一篇文章,所以短文的题材基本是限定的。几个人一组要一边讨论一边动笔,这样,有商量有争辩,想当“哑巴”也很难。第三节课,他才拿出新课文,让我们自己对照,是原文观点明确,行文流畅,还是我们的“集体智慧”更胜一筹。

  如果你以为托马斯只有这么“三板斧”,就太低估了这个“小个子(他自我解嘲地叫自己SHORTMAN)”。这个看上去少言寡语的托马斯只要一上讲台,立刻判若两人。他的身体语言十分丰富,常常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动作,又能绘声绘色地学不同民族的人讲英语的腔调,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不过,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记得一次他把我们带到他的汽车前,拿出了刚买的新式千斤顶,给我们示范换车胎,没想到却忘了如何使用。在我们善意的笑声中,只好以“SORRY”告终。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托马斯在大学里读的是教育学博士,专业就是“课程与教学”。在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情况下,连在校大学生都经不住诱惑,半路弃学去挣大钱,托马斯却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钻研教学法,做他的学问。给我们上课,是利用业余时间,算是一种教学实践吧。这种实践还被他搬到了家里——太太和两个女儿也成了实验对象。例如,孩子玩游戏,同一种游戏要玩两遍,一遍用英语玩,一遍用汉语玩,从中体验双语教学的特点。

  他所教授的英语班,在弗吉尼亚州西南地区一直保持最高报名率,他本人也被评为州的优秀教师。

  这样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中小学期间却是个“问题学生”。有一次,他在外面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回家。妈妈站在门口问“为什么喝酒”时,他还辩解说“我没有喝酒”,可惜话没落音,便一头栽倒在妈妈脚下了……

  今昔对比,真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