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前列腺癌的治疗,希望大家指点:
前列腺癌特点是潜伏癌发病率较高,但其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仅为10%左右,而其治疗方法应当估计肿瘤病变范围,有无转移灶,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并发其它系统疾病,患者年龄、预期寿命等综合判断,根据Pca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癌一般临床分期为四期:A期肿瘤不能扪及;B期局限于前列腺内;C期肿瘤局部扩散超出前列腺范围;D期远处转移。按照肿瘤分化及范围可再分出亚期,对于病人治疗选择亦有很大作用。如对早期Pca采用何种治疗存在争论,有的提出早期局限性Pca可等待观察,一般10年存活率可达85%;而前列腺根治术,按理论认为是早期Pca的最好方法,15年生存率可达86%—93%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但根治术仅适用于年龄较轻、全身情况较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采用。然而术中如发现前列腺包膜穿破、静索受浸润其痊愈机会减少;且在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施行根治术是不合适的。如患者年龄较大、全身状况难以耐受根治性手术,放射治疗的效果一般认为亦可取得类似根治术的效果。因此在决定治疗方案中患者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周志耀提出对B2期高分化或中分化肿瘤:小于70岁取淋巴结活检+根治术或放疗;70-75岁淋巴结活检+放疗+激素治疗;75-80岁取去势术+激素治疗。低分化者小于60岁者可试用放疗,年老者只行激素治疗。因此Pontes认为多数病人超过75岁者不宜采用根治术治疗;对于大于75岁者如肿瘤较小,分化好有选择的采用观察或期待疗法也是一种可供选择方法。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治疗方式如下: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有可能根治Pca的治疗方法,目前根治性手术有经耻骨后或经会阴的不同途径,由于前者大多数泌尿外科医师熟悉,且手术时可检查并估计局部淋巴结受侵犯程度。一旦发现肿瘤如已穿破前列腺包膜、精囊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不宜行根治手术,因之根治性手术以B期Pca最为合适;C期者虽然有的肿瘤已侵及包膜,但分化较好,年纪较轻,体质好,亦可争取手术治疗,可望使局部病灶控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根治性前列性切除主要并发症有阳痿及尿失禁,目前采用保留神经法及改进膜部尿道和膀胱颈部吻合技术,可使大多数患者取得较好结果,保存性功能。Pontes报导近1000例手术没有出现完全性尿失禁。只有2-3%有轻度应力性尿失禁,应用a-交感神经类药物可改善,近一例需行尿道膀胱交界处胶原注射治疗。
对于Pca引起膀胱出口梗阻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可使排尿通畅,预防尿毒症发生。这一方法对于A期Pca可取得较理想效果,周志耀报导22例治疗者,3年生产率100%,5年为95.5%,8年为86.4%,复发率为0.45%。
另外睾丸切除术,可使血中睾酮浓度明显下降到极低水平,对雄激素依赖的癌细胞凋亡,因此去势手术可使Pca的病变及症状明显缓解。
2、放射治疗:PCa一旦穿透前列腺包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一般认为难以治愈。对于Pca有局部侵润者采用放射治疗,可使肿瘤细胞受到杀伤、生长抑制、肿瘤体积缩小,有的甚至达到满意疗效。其缺点是大剂量放疗后可产生放射性膀胱炎,出现严重尿路症状、血尿及放射性直肠炎,致出血和溃疡,是病人由于痛苦难以耐受而中断治疗。另外,在放疗者随访中活检有20~30%出现阳性;美国斯坦福大学曾报道在放疗后五年有相当多患者PSA值进行性升高;Kabalin(1989)报导27例患者在放疗后18月经超声引导活检93%有阳性发现。但无论如何,有的认为放疗后10年生存率接近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因此目前有些新的放疗方法,期望能提高治疗效果,如果用Pca外照射放疗辅助LHRH类似物的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有的采用近距离治疗配合外照射治疗可降低膀胱直肠受累,近距离治疗可局部加量,提高局部控制率。
3、内分泌治疗:由于Pca大约80%是雄激素依赖的,通过内分泌治疗,可使症状缓解,但由于前列腺癌开始早期存在有些激素不依赖的细胞,因此内分泌治疗对其无效,不能治愈Pca;有证据表明在雄激素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情况下,可能会加速激素不依赖细胞的生长,可出现药物耐受,肿瘤进展。故有的报导转移癌50%约3年死亡,35%5年死亡。如果在前列腺肿瘤体积还很小时,适当激素和抗雄激素治疗结核放疗及前列腺根治术,有望杀灭肿瘤细胞,使一些早期肿瘤得到治愈。内分泌治疗除外科去势行双侧睾丸摘除术外,内科治疗常用药物有: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雌激素类如己烯雌酚,能有效抑制细胞生长,但对心血管有严重副作用,如剂量每日小于3mg时,对心血管副作用较小。
②LHRH类似物如抑那通(醋酸亮丙瑞林)等能刺激垂体前叶的LHRH受体下降调节,表面受体减少,使垂体分泌LH减少,使睾酮分泌减少最终使睾酮达到去势水平,故亦称“药物去势”。剂量抑那通3.75mg,每月一次。为了避免LHRH类似物应用开始时出现睾酮产生暂时释放增多使PCa症状加重,这一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如在用药前一周应用缓退瘤或酮康唑等,可低效其对PCa的不利影响。
③非类固醇抗雄激素类药如缓退瘤,它能阻止DHT与AR结合起作用,有报道少数对雌激素治疗无效者应用缓退瘤进一步治疗有效。它对心血管无副作用,其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乳房增大、肝功受损害,故应用该药者应定期复查血PSA。在雄激素阻断后临床症状改善。另有报道未经治疗的转移性PCa患者,服用缓退瘤每日750mg,其骨痛缓解率达77%(”Sogani等,1984),但对生存时间改善有限。如在早期联合内分泌治疗无症状转移性Pca可提高生存20月,改变了以往采用延缓治疗的策略。值得注意在PCa治疗中,采用缓退瘤治疗效果良好,可继续用药;如症状一旦加重,PSA升高,可停用缓退瘤,病情反而出现好转,PSA下降,这一现象称之为“缓退瘤撤除综合症”,这一般改善可达半年左右。对缓退瘤治疗一旦情况恶化,应考虑是否于缓退瘤有关。对缓退瘤有抵抗者可换一种抗雄激素如康士得(Casodex)仍然有效。必须注意某些D2期PCa者病情有时可出现暂时好战,由于单一使用缓退瘤易产生耐药性而产生恶化,故Labrie等(1982)提出应用缓退瘤联合LHRH类似物或手术去势的联合最大雄激素阻断方案(MAB),可比单一治疗为好,如PSA下降后停药,一旦再度升高时可再重复治疗。这种间歇性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延缓病情进展,且可减轻医疗费用。
4、化学治疗:PCa患者的化疗一般适合于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肿瘤复发或内分泌治疗不敏感者的辅助治疗,因为单独化疗不能治愈原发病灶,但通过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主观和客观指标,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故化疗仅为一种姑息性治疗。目前常用化疗药物有磷酸雌二醇氮芥及环磷酰胺。华东医院22例PCa应用雌二醇氮芥一期治疗与常规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当,但在维持病情稳定有独特特点;且雌二醇氮芥对激素抵抗PCa亦有疗效。有的报道环磷酰胺疗效也较好,且毒性较低,主要副作用是白细胞降低、可配合升白药物治疗,由于它的费用较低,可作为首选药物。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总之,当前PCa临床收治病例,多数已为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是个急迫问题,开展PCa宣教,对于特定人群定期体检,同时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籍以提高早期诊断率,目前已经有研究HK2(Human Kallikrein 2)、Complexed PSA可作为PCa早期诊断新方法。据一组345例雄激素全阻断+前列腺根治术治疗患者生存率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均高于其他不同治疗方法。PCa的分期、病理级别以及治疗后PSA值、切缘阳性率及异倍体检出率是影响患者生存相关因素,特别是对非激素以来的PCa原发灶、淋巴结或骨转移灶治疗尤为棘手,美籍学者钟维国开放的Valtrex可高效诱导PCa细胞的杀伤作用,为PCa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