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中医药基因组学推动中药现代化 【中药讨论专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说融会于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中,中医学始终贯穿着 整体观。中医在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是理论最完整、实践最丰富并卓有成效的医学体系,直到现在,这些精辟的理论还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实践与发现。只是中医的这些理论是建立在推理和设想之上的,而不象现代医学是基于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演变的科学研究之上;因此这就使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很难以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限制了中医学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中医研究者试图用现代医学的手段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但由于现代医学缺乏整体水平的研究手段,因此阻碍了中医理论的验证和发展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 和蛋白组研究的兴起,从整体水平上和系统网络研究基因相互作用技术的出现,将为以整体观为基础的中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我国有12807种中药,它们由于成分不同,而各有自己的特性。如何将它们准确地鉴别出来,并有效地控制它们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一项以分析手段标出中药特性共有峰的技术,近来成为攻克这些难点的希望所在,也成为国内外中药界研究的热点,并已逐渐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它就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以人参为例,仅已查明的就含有近1000种成分。有相当数量的中药,只是部分查明了有效成分。而且,每一种中药的成分还会因产地、品种、采摘季节、气候条件、炮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同时,中药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在人体内发挥整合作用,这些都给中药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长期以来,中药存在没有质量标准、不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质量不稳定,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国际市场对中药的看法是:有效成分不明,质量的可靠性、可控性不够。

近千年来,中药的应用与西药的应用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中药成分复杂,中药对人的整体进行调节,恢复平衡;而西药则成分单一,多是针对体内某一病原体或某一症状或生化指标的改变发挥作用。从差别上讲,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对机体调控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一个多靶点的作用。已往的研究多半是在内分泌、免疫某一环节或某一功能上进行的,而目前功能基因组 ,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的多种技术的大量运用,给运用最新的技术平台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药品监督局前不久发文指出,为确保中药的质量,今后我国报批新药中药注射剂均需提供指纹图谱。其中包括中药的原料、提取物、产品三种图谱,三次的峰值必须有较大相关性,并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据说,今后数年内,对所有中药制剂均将实行这一规定。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包括了分析化学、生物技术、基因芯片等先进技术,而且,它还有许多具体要求。比如单就原料药来说,就有必要选用正品优质地道药材,必须固定单一药用部位,固定产地和采收季节,固定炮制方法等等。它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助于中药质量的提高,产品迈入国际市场,而且,必将使我国中药的整体研究前进一大步。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中医药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人体各种疾病的治疗不乏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远离现代医学,使它仍处于哲学而非科学的阶段。近年来随着人类“结构基因组学”即将完成,“功能基因组学” 和蛋白组学的兴起,促进了一大批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如对多基因病的研究中,采用比较正常和病变组织或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策略 ,生物芯片和蛋白质谱研究,从而能在整体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而这一策略及相关技术用于中医理论及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将会形成一门全新的科学――“中医药基因组学”,它将在阐明中医的理论基础,及中药作用机制发挥巨大的作用,将能够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医药的理解,为中医药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