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多发性脂肪肉瘤伴肠套叠1例 【消化内科讨论版】

小肠多发性脂肪肉瘤伴肠套叠1例

1 病历简介病员,女,78岁,住院号:85078,因“反复腹痛2个月,复发加重4天”而于2004年11月26日入院。过去史:既往无腹胀、腹痛,无呕血,便血史。现病史:2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阵发性腹胀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在院外行禁食,输液,抗炎等对症处理,疗效不佳,4天前开始腹胀痛加重,并伴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为彻底治疗而入院。查体:T.37℃ P.80次/分 R.18次/分 B.P150/70mmhg,急性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腹部膨隆,上腹部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上腹部可触及肠型,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无气过水声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辅助检查:B超:腹腔少量积液,胆囊壁不光滑,肠管明显充气扩张;腹部透视:可见大量肠型及液气窜动征;气钡灌肠摄片:结肠无梗阻及狭窄。处理:入院后行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炎等对症处理,观察12小时症状反而加重,考虑梗阻必须手术解决,急诊手术中见:腹内有中量淡黄色,微浑浊的腹水,小肠明显充气扩张,行小肠内容物外减压术后,发现距回盲部约70cm处有约8cm×9cm×8cm包块,并由此形成梗阻,包块为小肠套叠所致,小肠系膜有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2cm,术中淋巴结冰冻切片提示:反应性增生)。行小肠部份切除、肠吻合术。手术结束剖视标本:可见套叠肠壁上有3个黄色,大小不等中等硬度包块(最大3cm)。术后病理检查(见图)示: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小肠混合型脂肪肉瘤,苏丹-III(+)。病人术后8天拆线,切口I期愈合,正常进食半流质饮食,治愈出院。半年内随访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2 讨论
2.1发病率及病因 查阅近10年文献,罕有小肠混合型脂肪肉瘤引起肠套叠报告,肠套叠发病多见于儿童,占90-95%,成人肠套叠少见,而且多为继发性。特别是在有小肠肿瘤的情况下,而饮食习惯(暴饮、暴食)、药物(大量泻药、肠动力增强剂)、剧烈运动等均可诱发肠套叠。
2.2临床表现 ①一般只有25%的成人肠套叠患者同时具有“腹痛、血便、腹部包块”三大症状[1]。但往往有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腹胀,腹痛史。②腹部可触及肠型,甚至典型的腊肠征。③腹部透视可见大量肠型;大便隐血多阳性;B超、CT可见充气扩张的肠管,有时包块呈典型的同心圆征;气钡灌肠摄片可见阻端钡剂呈“杯口”状,甚至“弹簧”状[2]。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①仔细询问病史,对反复发作腹胀患者,尤其伴有便血的病人应考虑到肠套叠可能,同时注意与“细菌性痢疾”“结肠肿瘤”等相鉴别。②仔细查体,特别注意压痛最明显处,该处多为病变部位。③CT、B超、气钡灌肠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及性质。
4 治疗成人肠套叠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以免加重肠套叠,同时可减少肠坏死后毒素吸收。手术方式:对成人肠套叠多采用小肠部份切除术,若怀疑为恶性肿瘤术中应避免挤压,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若盲肠过长,应行盲肠固定术。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2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