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尿酸结石(1) 【泌尿外科讨论版】

尿酸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非含钙结石之一,其在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尿酸结石在尿路结石中所占的比例,国外报告为10%~15%,国内报告为14%~24%。发病率仅次于草酸钙结石。

一、病因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成人人群中尿酸结石发病率为1‰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痛风病人结石很常见。大量人群调查证明,尿酸结石与高尿酸学明显相关,不管是否有痛风症状。痛风病人常在形成结石很久以后才有关节症状。 尿尿酸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 每天尿尿酸排泄大于700毫克。
尽管尿酸结石形成与高尿酸血或高尿酸尿明显相关,但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在以色列70%的痛风病人有结石形成,推测与干热气候有关。 所谓特发性尿酸结石病人常排泄酸性尿而有利于尿酸沉淀。回肠造瘘术后病人因体液及矿物质而排泄浓缩的酸性尿,致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增加。
尿酸结石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四个方面:①尿酸结石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埃及木乃伊中就已发现。另外,尿酸结石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报告。②有结石高发区即尿酸结石区。③结石形成部位转移,过去是膀胱尿酸结石为主,而目前则以上尿路( 肾和输尿管)结石为主。这种部位改变同含钙结石相类似,但机制不清。 结石没有形成地区的转移。④尿酸结石发病率在同一地区和特殊的社会阶层亦有波动,如与贵族痛风有关的结石及战后德国发病率升高。
(一)高尿酸尿的原因
引起高尿酸尿的原因很多,如摄入嘌呤前体过多、内源性尿酸合成增加及肾脏重吸收减少等。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1.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经尿中排泄。 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产品、豆角及花生等。
2.痛风 痛风病人中的22%有尿酸结石形成。 成石机制主要是高尿酸血和低尿pH,后者可能起更重要作用,因为结石常复发的痛风病人并无高尿酸尿。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当无嘌呤膳食时,随尿排出的尿酸量是恒定的,这是因为体内嘌呤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尿酸的生成与排泄速度也较恒定。正常人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平均为5.7毫克/分升,女性平均为4.3毫克/分升。当血尿酸水平男性超过7.0毫克/分升 、女性超过6.5毫克/分升时,即为高尿酸血。痛风是高尿酸血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以发作性关节疼痛、关节炎、关节变形、肾脏损害、痛风结节和尿酸结石形成等为主要表现。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但在发病年龄的分布上,可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从各种资料看,都已充分证实具有遗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