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刘素云 李拥军 齐华阁 田泽君 刘东刚
葛根素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与葛根素的通络、活血、化瘀等功效有关外,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物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关。
下列有关葛根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葛根素是用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的提取物制成的注射液
B 化学名为4,7一二羟基-8-D-葡萄糖基异黄酮,有增加脑血流量及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梗死面积和心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采用QRS记分法、核素心室造影及对AMI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内皮细胞(CEC)数的检测,了解葛根素注射液对AMI患者梗死面积,心功能状态及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997年1月~1999年1月住院的6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n=37)和非葛根素治疗组(对照组,n=31)。治疗组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38~74岁,平均61.5岁;对照组31例中,男26例,女5例,年龄39~77岁,平均62.4岁。病例均剔除下壁梗死及有束支传导阻滞等影响ORS记分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在AMI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收入院,且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溶栓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二、研究方法
1.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点滴葛根素注射液 500mg,每日一次;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不应用葛根素,疗程均为3周。
2.0RS记分及梗死面积预测:于住院即刻、第3、7、14、21 天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用Wagner等的QRS记分法测出每份心电图的分值,即测量各导联(除III、aVR导联)的Q波和R波宽度,R/Q及R/S波振幅比值,计算出分值,将各项分值相加即得1份心电图的分值。根据心电图分值,按照Yoshihko公式预测梗死面积,
3.心功能测定: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后3周末使用法国产Sopha DST双探头SPECT显像仪进行门控心血池心室核素造影,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
4.用药前和用药3周末测定血浆LPO、SOD及CEC:LPO测定采用八木国夫法;用丁克祥法测定SOD;血管内皮细胞分离与计数采用Percoll(比重1.050)密度梯度法,分离出的血管内皮细胞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做鉴定。
5.统计学处理:用美国Systat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数据以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QRS记分治疗前后变化:葛根素治疗2周QRS记分值明显减低,3周后下降更显著(P<0.01)。根据面积计算公式,梗死面积由治疗前36.0%下降至24.7%,对照组无显著改变。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QRS记分及梗死面积比较(x±s)
时间
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1例)
QRS记分
预测梗死面积(%)
QRS记分
预测梗死面积(%)
入院即刻
3d
7d
14d
21d
5.22±0.44
5.46±0.40
5.02±0.38
3.68±0.28*△
3.08±0.30**△△
36.04
37.31
35.00
27.86
24.67*△
5.30±0.40
5.21±0.42
5.56±0.32
5.21±0.38
5.03±0.34
36.46
36.04
37.90
36.04
35.08
注:治疗前后对比,*P<0.05, **P<0.01,两组间对比,△P<0.05,△△P<0.01
2.静脉滴注葛根素疗效:3周后LVEF及PE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左室收缩功能改善的同时,舒张功能也得到好转,PFR明显较对照组高。见表2。
表2 两组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心功能参数比较(x±s)
组别
LVEF(%)
PER(EDV/S)
PFR(EDV/S)
治疗组(35例)
对照组(30例)
54.36±9.82*
36.45±9.55
2.86±0.46**
1.62±0.45
2.66±0.48**
1.47±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