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牵牛子新用 【中药讨论专版】

  牵牛子,本草释名黑丑,草金玲,盆曾草,狗耳草,为旋复科植物裂叶成熟种子,气味苦寒有毒,有黑白两种,黑者叫黑丑,白者叫白丑。黑者入肾,水偏治湿浊;白者入肺,金偏走气分。理论上二者相互为用,临床常混合使用,很少分开,称二丑。

  笔者用二丑炒熟研末过120目筛去皮备用,自拟名乌白散,曾治愈过10例慢性消化性吸收不良综合症(中医俗称慢脾症)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乌白散0.5—2.0g(用量视患者大小和病情轻重而定),伴砂糖服,日服3次,至腹胀泄泻抗制和症状基本改善后,用量随之减少,每天必服2次,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至完全康复。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乌白散用二丑炒熟研末冲服,改变了牵牛子苦寒太过之性,降低毒性,变辛辣味为芳香味。从理论上改变了牵牛子性能,增强其理气、行气祛滞、消积、健肠胃、除湿浊等作用,盖牵牛子能走气分,泄湿滞,通三焦之能,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慢性消化吸收不良虽久泄久泻,然期肠胃运动功能较弱,必导致湿热污垢积滞,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失司,可导致水泛或成痰或成饮,成痰者壅塞胸膈致咳喘、咳痰等,成饮者多滞留胃中致痞闷、鼓胀等。

  牵牛子的药理可能作用于消化系统,一方面激活胃肠消化酶,促进肠蠕动,增强吸收排垢作用,恢复肠绒毛功能,另一方面可能刺激胃肠道反射性刺激胆汁分泌,帮助消化,从而改善、恢复消化和吸收功能。然对牵牛子的性味改变和药理作用,不是从单一的粗浅理解所能解释得通,对牵牛子炒熟后的性味功能需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