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做个聪明的陪护 【护理相关讨论版】

建立陪护日志
  正像医生会将他对留观病人的所有处置记录在病历上,护士将每一次的护理行为登载于护理记录上一样,在观察室陪护病人的家属,也要建立“陪护日志”。陪护日志除了记录医生及护士交待的注意事项,也应记录病人的呼吸、心跳、血压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各项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家人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的依据。
  等床的时间若较长,一般需要家属排班轮流陪护病人,常常是换了一个家属,就要再解释一次病情、交待一次注意事项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一位平均8个小时要处理80个以上病人的急诊医生无奈地表示:“不是不愿意,真的是没有时间。”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不当被遗忘的病人
  大医院的观察室里常有病人家属抱怨:等那么久都没有医生护士来看!怀疑自己被遗忘了。其实,医生在诊治病人后,会依病情的严重程度,交待护士多久要帮病人做一次身体评估(测量生命征象)。急重症病人每1~2小时一次,一般等床病人每4~8小时一次,如果超过8个小时都没有护士来过,就可能是忘记了。对于急重症病人,医生会随时掌握情况;至于病情较稳定的病人,医生应该每天巡视一次。因此,陪护日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记录每一次医生及护士的巡视时间,当发现超过了时间还没有医护人员来看病人时,就应该适时地反映。

  病情发生变化要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某医院观察室曾发生一位老婆婆已经昏迷了,家属却以为她在睡觉,直到护士去巡视才发现的情况。在这里要特别提醒陪床家属注意的是,病人如果突然出现例如昏迷(叫不醒)、剧痛、喘、呕吐、血流不止等情况,要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家属除了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还要注意对“点滴”、医疗仪器等留心观察,如果“点滴”快完了或出现医疗仪器持续发出声响(可能是某种警示,例如呼吸器的管子脱落)等,都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选择病床的原则是先求有再求好
  限制的条件愈多(例如指定医生、指定床位或住单人房),选择的范围越窄,也就愈难等到床。正确的方法是,先求有,再求好,应争取先让病人住进病房再与护士长讨论换床的可能性。护士长对有经济方面考虑的病人一般都会帮忙的。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在人满为患,工作气氛异常紧张的观察室里,医患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做一个聪明的陪护,保护家人在等床过程中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