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肾损害 【内分泌与代谢病讨论版】

肾损害

  甘露醇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中,肾损害最为常见,李莉[1]分析620例甘露醇所致的不良反应,其中肾损害占40.97%,急性肾衰占24.03%。甘露醇致肾损害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随着用量增加,甘露醇在体内蓄积,将出现少尿、无尿、血尿、肾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一般认为甘露醇日剂量应<200g,年老及肾功能欠佳者日剂量<150g为宜,肾衰者甘露醇日剂量一般不得超过25~50g。龚政等[2]则认为肾损害与单次剂量有密切关系,与总剂量关系不大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除与剂量相关外,甘露醇所致的肾损害尚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肾功能状况以及合并用药等因素有关。谢天临[3]总结认为:脑血管病患者在使用甘露醇治疗时,由于其高血压及全身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本身已有潜在的肾功能损害,更易导致肾功能衰竭。老年人肾脏萎缩,肾血管硬化,肾功能处于退行性变阶段,肾脏功能降低[4];小儿肾脏发育欠成熟,肾贮备能力较低[5],颅内高压时往往伴有神志不清,不能配合治疗,最易发展成肾功能衰竭。Sakemi报道[6],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的青光眼患者,给予甘露醇3d后,患者体重增长5kg,尿量降低至10~15ml•h-1,5d后血肌酐增加近3倍,BUN增加近2倍,给予呋塞米(速尿)后,症状未见好转,经透析尿量增加至100~120ml•h-1,28d后,血肌酐及BUN均恢复正常。Nakhoul[7]等报道,甘露醇与依那普利合用的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解释为输入大量甘露醇会在致密斑处产生强烈传入刺激,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入球小动脉收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可降低出球小动脉阻力,从而加强甘露醇的血管收缩作用,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导致肾衰。

  血尿一般是肾功能受损时伴随的症状,但李卫东[8]报道1例脑溢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甘露醇脱水时,仅用100g即致血尿,停用后即恢复,机制不明。

  甘露醇致肾损害的机制有多种观点,金成等[9]认为甘露醇在小剂量(血浓度<55 mmol•L-1)时,可使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大剂量(血浓度>55mmol•L-1)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邬剑宏[10]认为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经肾小球滤过时,使近曲小管管腔内渗透浓度升高,致肾小管细胞内水份外溢、细胞内脱水,生化代谢障碍使细胞变性以至坏死。金中波、赵瑞芬等[11,12]则认为,甘露醇可能通过导致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而引起肾小管阻塞,降低近曲小管和亨利氏襻的水、电解质吸收,到达远端小管的水、电解质增多,引起强烈的球管反馈,致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使肾功能受损。陈笑辉[13]认为甘露醇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后,与胞内吞噬微粒结合,使上皮细胞肿胀及肾小管受压闭塞或肾小管阻塞,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受损后,前列环素合成减少,对毛细血管内皮的保护减弱,从而加重肾损害。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