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邀请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就中学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与网友座谈,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正在直播的专访,这是由腾讯新闻频道为你播出的,我是主持人芬芬。昨天我们登出了一条新闻,一位15周岁的中学生,因为老师把她的情书公布了,然后跳楼了,网友们进行了很多解读,今天我们特意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关承华老师,关老师已经从教30年,当了26年班主任,自己现在是北京海淀区班主任女学科带头人,而且还有自己的专著是《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在我们教育频道,你可以看到我们这本书的专栏,老师曾经在93年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奖。
关承华: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坐在这里和孩子们见面。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产生极端化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主持人:在聊天开始,有一位网友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问题严重,尤其是家庭教育,我们今天的问题就由这方面切入了,我们昨天搜了一下,15岁的中学生,看到了很多新闻,真是有些耸人听闻,看了以后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我真的非常想直面问您,我们青春期的孩子们,15岁的中学生们,他们到底怎么了。
关承华:现在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我在我这本书里特别提出来一句话,家长在问孩子们怎么了,老师们在问孩子们怎么了。实际上我不觉得是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的家长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这是我的观点。当然青春期阶段,孩子们的问题跟过去相比,跟我的青春期相比,与那时候相比问题是越来越多,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
主持人:因为是多方面因素来制约影响到孩子们的这种变化,针对昨天的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到,跳楼的有大学生,甚至前一段时间有博士生的跳楼,人在可能有时候处于极端心理压力的时候,会选择走向死亡。那像这样一种极端,到底是体现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哪些趋势?
关承华:从个案来讲,因为具体情况还不太确定,我们不好妄加评论,但是出现的情况是,年龄越来越小。上周北京各大媒体报道了两个事件,一个是北京某中学初三学生,爸爸是外交官,妈妈是外交工作人员,据说孩子很不错。在家里把妈妈请的家教,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学生杀死了,这又是一个极端事件。还有一个14岁的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从高楼上跳下去,据底下的清洁工反映,跳的时候面带微笑,做的一个飞天姿势,这种事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目前教育非常可悲的事。但是如果头疼医疼,脚疼医脚,这个不能解决问题。应该从根源上着手。
主持人:那您认为产生这一系列的事件的根源是哪儿?
关承华:首先是家长教育,然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都是重要因素,所以不能光怪孩子们。从现在社会发展来看,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过,我也有青春期。我在我的书里,我的青春期阶段,我也有心理躁动,青春期本身是一个生理现象。
家长教育要体现以身作则
主持人:以您的现身说法说服广大家长朋友,应该如何更好的实施这种教育?
关承华:同样的青春期,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会这么躁动不安?甚至有的妈妈30多岁,有的孩子就说,妈妈更年期。咱们青春期和更年期的碰撞这么激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现在发展的不协调。因为社会发展很快,孩子们的信息来得太迅猛了,有的老师,包括家长,甚至包括一些领导曾经觉得,我也从青春期过过,我怎么没像他这样,我上大学还什么都不懂呢。我总说,您别忘了那个时候的消息多么闭塞。世贸大楼的事情,一分钟,全世界都知道了。现在孩子们接受信息太快了,甚至要快于某些成年人,尤其是家长。
主持人:聊天室里有一位网友说,孩子和家长们有代沟,您认为是这样吗?
关承华:有代沟是正常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社会存在就要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孩子出生以后,跟您50年代,60年代以后的历史是一样的,有代沟是正常的,如何去把代沟填平了,不可能。如何去让他们去接近,成年人和孩子能够沟通,我在我的书里有一个专题,高明的家长会倾听,能够沟通,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家长。
主持人:家长应该是起到一个基础教育的作用。我看了您书里边曾经写了,把家长和父母,这几个角色,把他都分开了。在平常里我们觉得父母就是家长,家长就是父母,而您把他们分开了,您能不能帮您的理论向大家解释一下家庭教育?
关承华:我一开始是无心插柳,多年从事这个工作。但是后来和很多家长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悟出了这个道理,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只要有生命,就有父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提高了家长和父母之间的档次。所以我在书里提到了父母是生育了子女,为孩子提供生活费用,能够依法尽到基本的抚养义务,可是家长要养育及科学管理日常生活,依法承担监护责任,有期望值,但是不一定有科学管理方法。可是今天孩子们需要的是合格的家长,是好家长。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首先要以身作则,是孩子的榜样。在前不久,我在骑车路上,一位家长带着女儿上学,风很大,这位父亲随口向后吐了一口痰,一下子吐到我的胳膊上,当时我没有感觉我脏了,我是觉得你给你女儿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咱们中国的父母嘴上说是做朋友,实际上还是居高临下。面对孩子的错误能够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教育,比如海淀一个比较有名的网吧被烧的事件,犯罪的孩子好几个都是离异家庭,你说他们有没有父母,他有父母,但是他没有家长。因为家长没有起到监护和教育的作用。我的一个学生,妈妈是监狱,爸爸离他而去了,他由老爷抚养,他的家长是老爷,和父母是分开的。
主持人:作为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研究?
关承华: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要想做一个好家长,得提高你自己的教育资质,我在书里特别提到这一点,如果是父母,有了孩子非常高兴,但是你要想真正让孩子成才,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那就要学习,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现在家长需要学习教育,边学习,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教育孩子,这样才可能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知心姐姐提到的例子,家长带孩子坐公共汽车,这个孩子到了买票的年龄了。有些老师就说,这个家长一按孩子头,于是一块钱逃过去了,下来以后妈妈就说,儿子你真聪明。这种儿子你真棒的夸奖,实际是在害孩子。结果果然下一次跟别人坐汽车,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又逃了一次票,回去跟妈妈讲,妈妈今天我又省了一块钱。这种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能说这位家长起到真正家长的作用吗?
主持人:家长必须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要以身作则。
关承华:以身作则太重要了。
青春期教育:性话题青春期之前就要教育 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咱们谈到青春期的教育,人的教育分很多阶段,从刚刚出生慢慢到小学,青春期的教育,您是怎么理解的?
关承华:青春期是一个生理现象,专家定为10岁到20岁之间。有些专家提出来叫性饥渴时期,我都觉得挺对的。这一段是生理现象必然引起他的心理发生变化。所以这个应该说是正常的。性生理发生变化了,而且比较早了,性心理随之就会出现变化。性生理出现变化,性心理不变的话,那这个孩子就是有问题。但是现在的性心理的变化又和社会的大潮流相吻合。为什么现在街头上那么多青少年在一起接吻、拥抱,大家反而见怪不怪,因为太多了。因为这种影响对他们太多了,刺激太多了,刺激他们的感官和神经,最后刺激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动从哪儿来?好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过去说,美国人把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搬上了荧幕,咱们中国人是把荧幕中的东西搬上了现实生活。随便点极一个网站,有关性方面的事情他们会知道很多。
主持人:在这个时期,关于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没有做很好的引导?
关承华:就是跟不上,现在我们给学校初二学生谈青春期性教育课。2001年上和2005年上,就感觉完全不一样。2001年,我给初二上的时候,孩子们接受而且能够很好的配合,甚至把好多小秘密都告诉我,我觉得,上的效果非常好。可是今天上,我一个突出的感觉,孩子们懂得的远远超过我要讲的,我甚至想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还要往前提前,如果不这样的话,光纠正孩子的早恋问题,其实已经过时了,孩子们直面性的话题了。
主持人:说到性的话题,我们看到有一位网友的观点,他讲到,作为欧美的孩子,非常独立,17、8岁就可以自由谈恋爱了,同居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这样一个十几岁青春期的一个小孩在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下找一个好的伴侣有何不可?您认为我们可以照搬国外的一种教育模式吗?
关承华:我这么看这个青春期关于早恋,关于性关系这些问题,我认为照搬国外这个可能是不可取的,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但是又不能采取严格的限制,禁止。我觉得堵不如导。一定要疏导。在这里,我感觉,从现在,由于孩子们接触这些信息太多太快了,而且是抑制不住的,家长可以关电脑,可以不让他看电视,但是各方面的信息想严格禁止是不可能的。对于孩子们来讲,既然接受了,他就要往心里记,往脑子里记,而且要模仿。现在对于17、8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们,怎么进行引导、疏导,让他正确对待这些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的感觉就是,咱们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滞后,从成年人的观念来讲,目前来讲相对比较滞后,还是单纯采取,觉得天塌下来了,不得了了,我的孩子怎么办?越这样越容易适得其反。
主持人:青春期出现的这些问题,比如早恋,青春期教育应该分为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注意?
关承华:我觉得青春期教育,首先作为家长来讲,要有这个意识,因为作为家长来讲,我当初怎么就没有青春期,其实不是的。其实家长当时也有青春期。但是当时外界的大环境,像我们那时候,谈恋爱,拉拉手都得背着人,我在这本书里专门写过我自己的初恋。而现在外界大环境是允许的,是开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一件事,家长要有这个意识,我的孩子要进入青春期。包括我这本书,我虽然写的是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实际上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讲,应该是比较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青春期到来之前就应该关注了。
关承华: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现在咱们是出现问题,然后赶紧找原因,最后已经晚了。您能不能谈一下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如果青春期教育的普及不是很好的话,对于未来,对于这个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哪些影响?
关承华:从现在来看,我觉得这个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了,包括现在青少年的一些过激行为,已经很多了。虽然相比所有青少年来讲,还是少数。但是有增多的趋势,他们互相有模仿。第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讲,相当一个坎,这个坎迈不过去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现象,比如我在书里提到一个案例,湖南长沙的一个小男孩,由于出现了手淫的现象,本来他是学生不错的孩子,初三,一心想考湖南师范。但是由于有了手淫,抑制不住自己的情况之下,偷偷买了一把刀,在趁人不备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殖器拉下来了,他在医院里哭着说,我不是想死,我就是认为自己这样做不好,就是想改这个毛病。当时如果这个孩子的身边,有这方面的教育,有这样的老师或者是家长,给孩子一点帮助的话,这种悲剧不应该发生。
主持人:及时解决生理的发育所产生的心理的变化。
关承华: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作为学校也好,就是要关注孩子们这方面的心态的变化。
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有关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这种青春期教育的普及,作为学校校方来说,应该也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教育。老师应该如何针对现在这群与时俱进的孩子对他们普及青春期的教育?
关承华:说到这个话题,我有些无奈。因为我也是一线老师。在这方面,第一,我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在课上,我会不断地给同学们有这方面的教育。另外我给初二上青春期性教育课,我尽我所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另外我还在学校有一个心理辅导室,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总觉得,孩子们到我这儿来说一说,第一,我尽了责任,第二,孩子们能够得到帮助。但是无奈的地方在于,孩子们可倾诉的对象太少。
主持人:我看书里说,老师找家长,怕他们会告状。
关承华:作为老师做工作,老师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现在的条件,客观环境不允许。比如从现在的老师来讲,真的老师太累了,我切身体会到,他们每天在上课、教学、作业,这里边,真是摸爬滚打,没有时间再给孩子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这个孩子作业不完成,老师会非常着急,上课不听讲,老师会非常着急,当孩子们出现青春期这种问题的时候,作为任课老师的时候,他们无能为力,也顾不上。甚至可能也不觉得是份内的事儿。因为毕竟有心理老师。这样的话,相比来说,孩子们可倾诉的地方太少了。我在书里特别提到一个观点,没有心病的孩子不大错。只要他说出来,哪怕他说,我早恋了,我手淫了,我做了什么坏事,只要他说出来了,发泄出来了,有人给他引导,绝对出不了大问题。
主持人:他将来还是能够往正确方向走。
关承华:很可惜的是孩子们憋在心里的事太多了。我有一次在学校的贴吧上看到一个同学说,我有很多苦恼不知道跟谁说,后来我找他了,跟你说吧,关老师愿意听。我现在想找机会让他说一说,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烦恼。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正在直播的专访,这是由腾讯新闻频道为你播出的,我是主持人芬芬。昨天我们登出了一条新闻,一位15周岁的中学生,因为老师把她的情书公布了,然后跳楼了,网友们进行了很多解读,今天我们特意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关承华老师,关老师已经从教30年,当了26年班主任,自己现在是北京海淀区班主任女学科带头人,而且还有自己的专著是《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在我们教育频道,你可以看到我们这本书的专栏,老师曾经在93年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奖。
关承华: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坐在这里和孩子们见面。
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产生极端化行为出现低龄化趋势
主持人:在聊天开始,有一位网友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教育问题严重,尤其是家庭教育,我们今天的问题就由这方面切入了,我们昨天搜了一下,15岁的中学生,看到了很多新闻,真是有些耸人听闻,看了以后。我真的非常想直面问您,我们青春期的孩子们,15岁的中学生们,他们到底怎么了。
关承华:现在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我在我这本书里特别提出来一句话,家长在问孩子们怎么了,老师们在问孩子们怎么了。实际上我不觉得是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的家长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这是我的观点。当然青春期阶段,孩子们的问题跟过去相比,跟我的青春期相比,与那时候相比问题是越来越多,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
主持人:因为是多方面因素来制约影响到孩子们的这种变化,针对昨天的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到,跳楼的有大学生,甚至前一段时间有博士生的跳楼,人在可能有时候处于极端心理压力的时候,会选择走向死亡。那像这样一种极端,到底是体现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哪些趋势?
关承华:从个案来讲,因为具体情况还不太确定,我们不好妄加评论,但是出现的情况是,年龄越来越小。上周北京各大媒体报道了两个事件,一个是北京某中学初三学生,爸爸是外交官,妈妈是外交工作人员,据说孩子很不错。在家里把妈妈请的家教,北京交通大学的大学生杀死了,这又是一个极端事件。还有一个14岁的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从高楼上跳下去,据底下的清洁工反映,跳的时候面带微笑,做的一个飞天姿势,这种事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目前教育非常可悲的事。但是如果头疼医疼,脚疼医脚,这个不能解决问题。应该从根源上着手。
主持人:那您认为产生这一系列的事件的根源是哪儿?
关承华:首先是家长教育,然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都是重要因素,所以不能光怪孩子们。从现在社会发展来看,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过,我也有青春期。我在我的书里,我的青春期阶段,我也有心理躁动,青春期本身是一个生理现象。
家长教育要体现以身作则
主持人:以您的现身说法说服广大家长朋友,应该如何更好的实施这种教育?
关承华:同样的青春期,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会这么躁动不安?甚至有的妈妈30多岁,有的孩子就说,妈妈更年期。咱们青春期和更年期的碰撞这么激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现在发展的不协调。因为社会发展很快,孩子们的信息来得太迅猛了,有的老师,包括家长,甚至包括一些领导曾经觉得,我也从青春期过过,我怎么没像他这样,我上大学还什么都不懂呢。我总说,您别忘了那个时候的消息多么闭塞。世贸大楼的事情,一分钟,全世界都知道了。现在孩子们接受信息太快了,甚至要快于某些成年人,尤其是家长。
主持人:聊天室里有一位网友说,孩子和家长们有代沟,您认为是这样吗?
关承华:有代沟是正常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社会存在就要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孩子出生以后,跟您50年代,60年代以后的历史是一样的,有代沟是正常的,如何去把代沟填平了,不可能。如何去让他们去接近,成年人和孩子能够沟通,我在我的书里有一个专题,高明的家长会倾听,能够沟通,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家长。
主持人:家长应该是起到一个基础教育的作用。我看了您书里边曾经写了,把家长和父母,这几个角色,把他都分开了。在平常里我们觉得父母就是家长,家长就是父母,而您把他们分开了,您能不能帮您的理论向大家解释一下家庭教育?
关承华:我一开始是无心插柳,多年从事这个工作。但是后来和很多家长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悟出了这个道理,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只要有生命,就有父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提高了家长和父母之间的档次。所以我在书里提到了父母是生育了子女,为孩子提供生活费用,能够依法尽到基本的抚养义务,可是家长要养育及科学管理日常生活,依法承担监护责任,有期望值,但是不一定有科学管理方法。可是今天孩子们需要的是合格的家长,是好家长。这个要求就比较高了,首先要以身作则,是孩子的榜样。在前不久,我在骑车路上,一位家长带着女儿上学,风很大,这位父亲随口向后吐了一口痰,一下子吐到我的胳膊上,当时我没有感觉我脏了,我是觉得你给你女儿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咱们中国的父母嘴上说是做朋友,实际上还是居高临下。面对孩子的错误能够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教育,比如海淀一个比较有名的网吧被烧的事件,犯罪的孩子好几个都是离异家庭,你说他们有没有父母,他有父母,但是他没有家长。因为家长没有起到监护和教育的作用。我的一个学生,妈妈是监狱,爸爸离他而去了,他由老爷抚养,他的家长是老爷,和父母是分开的。
主持人:作为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的研究?
关承华: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要想做一个好家长,得提高你自己的教育资质,我在书里特别提到这一点,如果是父母,有了孩子非常高兴,但是你要想真正让孩子成才,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那就要学习,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现在家长需要学习教育,边学习,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教育孩子,这样才可能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知心姐姐提到的例子,家长带孩子坐公共汽车,这个孩子到了买票的年龄了。有些老师就说,这个家长一按孩子头,于是一块钱逃过去了,下来以后妈妈就说,儿子你真聪明。这种儿子你真棒的夸奖,实际是在害孩子。结果果然下一次跟别人坐汽车,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又逃了一次票,回去跟妈妈讲,妈妈今天我又省了一块钱。这种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能说这位家长起到真正家长的作用吗?
主持人:家长必须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要以身作则。
关承华:以身作则太重要了。
青春期教育:性话题青春期之前就要教育 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咱们谈到青春期的教育,人的教育分很多阶段,从刚刚出生慢慢到小学,青春期的教育,您是怎么理解的?
关承华:青春期是一个生理现象,专家定为10岁到20岁之间。有些专家提出来叫性饥渴时期,我都觉得挺对的。这一段是生理现象必然引起他的心理发生变化。所以这个应该说是正常的。性生理发生变化了,而且比较早了,性心理随之就会出现变化。性生理出现变化,性心理不变的话,那这个孩子就是有问题。但是现在的性心理的变化又和社会的大潮流相吻合。为什么现在街头上那么多青少年在一起接吻、拥抱,大家反而见怪不怪,因为太多了。因为这种影响对他们太多了,刺激太多了,刺激他们的感官和神经,最后刺激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动从哪儿来?好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过去说,美国人把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搬上了荧幕,咱们中国人是把荧幕中的东西搬上了现实生活。随便点极一个网站,有关性方面的事情他们会知道很多。
主持人:在这个时期,关于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没有做很好的引导?
关承华:就是跟不上,现在我们给学校初二学生谈青春期性教育课。2001年上和2005年上,就感觉完全不一样。2001年,我给初二上的时候,孩子们接受而且能够很好的配合,甚至把好多小秘密都告诉我,我觉得,上的效果非常好。可是今天上,我一个突出的感觉,孩子们懂得的远远超过我要讲的,我甚至想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还要往前提前,如果不这样的话,光纠正孩子的早恋问题,其实已经过时了,孩子们直面性的话题了。
主持人:说到性的话题,我们看到有一位网友的观点,他讲到,作为欧美的孩子,非常独立,17、8岁就可以自由谈恋爱了,同居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这样一个十几岁青春期的一个小孩在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下找一个好的伴侣有何不可?您认为我们可以照搬国外的一种教育模式吗?
关承华:我这么看这个青春期关于早恋,关于性关系这些问题,我认为照搬国外这个可能是不可取的,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但是又不能采取严格的限制,禁止。我觉得堵不如导。一定要疏导。在这里,我感觉,从现在,由于孩子们接触这些信息太多太快了,而且是抑制不住的,家长可以关电脑,可以不让他看电视,但是各方面的信息想严格禁止是不可能的。对于孩子们来讲,既然接受了,他就要往心里记,往脑子里记,而且要模仿。现在对于17、8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们,怎么进行引导、疏导,让他正确对待这些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的感觉就是,咱们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滞后,从成年人的观念来讲,目前来讲相对比较滞后,还是单纯采取,觉得天塌下来了,不得了了,我的孩子怎么办?越这样越容易适得其反。
主持人:青春期出现的这些问题,比如早恋,青春期教育应该分为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注意?
关承华:我觉得青春期教育,首先作为家长来讲,要有这个意识,因为作为家长来讲,我当初怎么就没有青春期,其实不是的。其实家长当时也有青春期。但是当时外界的大环境,像我们那时候,谈恋爱,拉拉手都得背着人,我在这本书里专门写过我自己的初恋。而现在外界大环境是允许的,是开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一件事,家长要有这个意识,我的孩子要进入青春期。包括我这本书,我虽然写的是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实际上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讲,应该是比较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主持人:青春期到来之前就应该关注了。
关承华: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现在咱们是出现问题,然后赶紧找原因,最后已经晚了。您能不能谈一下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如果青春期教育的普及不是很好的话,对于未来,对于这个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哪些影响?
关承华:从现在来看,我觉得这个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了,包括现在青少年的一些过激行为,已经很多了。虽然相比所有青少年来讲,还是少数。但是有增多的趋势,他们互相有模仿。第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讲,相当一个坎,这个坎迈不过去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现象,比如我在书里提到一个案例,湖南长沙的一个小男孩,由于出现了手淫的现象,本来他是学生不错的孩子,初三,一心想考湖南师范。但是由于有了手淫,抑制不住自己的情况之下,偷偷买了一把刀,在趁人不备的时候,把自己的生殖器拉下来了,他在医院里哭着说,我不是想死,我就是认为自己这样做不好,就是想改这个毛病。当时如果这个孩子的身边,有这方面的教育,有这样的老师或者是家长,给孩子一点帮助的话,这种悲剧不应该发生。
主持人:及时解决生理的发育所产生的心理的变化。
关承华: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作为学校也好,就是要关注孩子们这方面的心态的变化。
教育专家关承华老师做客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有关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这种青春期教育的普及,作为学校校方来说,应该也是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教育。老师应该如何针对现在这群与时俱进的孩子对他们普及青春期的教育?
关承华:说到这个话题,我有些无奈。因为我也是一线老师。在这方面,第一,我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在课上,我会不断地给同学们有这方面的教育。另外我给初二上青春期性教育课,我尽我所能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另外我还在学校有一个心理辅导室,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总觉得,孩子们到我这儿来说一说,第一,我尽了责任,第二,孩子们能够得到帮助。但是无奈的地方在于,孩子们可倾诉的对象太少。
主持人:我看书里说,老师找家长,怕他们会告状。
关承华:作为老师做工作,老师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现在的条件,客观环境不允许。比如从现在的老师来讲,真的老师太累了,我切身体会到,他们每天在上课、教学、作业,这里边,真是摸爬滚打,没有时间再给孩子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这个孩子作业不完成,老师会非常着急,上课不听讲,老师会非常着急,当孩子们出现青春期这种问题的时候,作为任课老师的时候,他们无能为力,也顾不上。甚至可能也不觉得是份内的事儿。因为毕竟有心理老师。这样的话,相比来说,孩子们可倾诉的地方太少了。我在书里特别提到一个观点,没有心病的孩子不大错。只要他说出来,哪怕他说,我早恋了,我手淫了,我做了什么坏事,只要他说出来了,发泄出来了,有人给他引导,绝对出不了大问题。
主持人:他将来还是能够往正确方向走。
关承华:很可惜的是孩子们憋在心里的事太多了。我有一次在学校的贴吧上看到一个同学说,我有很多苦恼不知道跟谁说,后来我找他了,跟你说吧,关老师愿意听。我现在想找机会让他说一说,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烦恼。
仔细倾听是沟通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网友:学生心理一旦有问题了,您怎么沟通,去解决问题?
关承华:现在找我的学生、家长挺多的。我觉得,首先不要把重点放在解决两个字上。没有一个专家,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我觉得不要有这种想法。首先要倾听,让孩子倾诉。现在孩子们对家长不满意,就是家长唠叨。我曾经在班里上课,说起哪个妈妈爸爸爱唠叨,孩子们都举手,甚至想开一个控诉会,控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想把唠叨的权利能不能还给孩子,您少说一点,孩子多说一点。高明的家长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心声的时候其实就是孩子对你的一种信任,有了这种信任。那么解决问题就有希望了。否则你单纯说解决,哪个孩子到我的心理辅导室来,跟我谈问题,我也不说,关老师马上就能给你解决,其实我们就是聊天。我听他说,发表我的意见,说说我的建议。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孩子的问题就化解了。
孩子压力大反映了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落后
主持人:老师累,学生们也特别累,刚才也提到了,像这种青春期的孩子早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那么累,那么早熟呢?
关承华:说到早熟,我倒是觉得,跟社会大环境有关系。至于说到累,其实跟咱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有关系的,太有必要改进了。在前几天报纸上报道,朝阳区抽查小学生的书包,居然用那种带轱辘的箱子做书包,反正是很重。朝阳区教委督导室主任朱平,他在报纸上说了一句话,看到孩子们的书包感到揪心。我特别想跟朱平沟通一下,你作为教育的督导主任,你光揪心有用吗?
主持人:应该是想着怎么把问题解决掉?
关承华:现在我觉得,最无奈的是老师,最揪心的是老师。因为我们很无奈。比如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以后,有一个学生排队的问题,我提出一个观点,上海教委曾经说,你要是排队的话,就要处理这个老师,处理这个学校。请问,高考不是全国大排队吗?北京市中考不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是大排队吗?对于我学校来讲,你那儿排着,我那儿不排着怎么办。我说老师们是戴着脚镣、手铐在跳舞。
主持人:这方面的问题来自多方面的原因,老师作为这方面,毕竟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是要靠家长,靠整个教育体制改善。
主持人:您比如说关于寒暑假,节假日补课的问题,我特别不明白的一点,为什么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要犹抱琵琶半遮面。现在只要一放寒假、暑假,紧急通知,不许补课,补课怎么怎么样。各校都在补。有些师范高中校的学生一直在补课。没有管理的力度,我不明白。作为一线老师,我真的不明白。因为我觉得,咱们中国的大学也好,高中也好,就这些。你为什么非要这种填鸭式的,强制式的这种学习方法,来把孩子送进学校。我觉得挺不可取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也没有资格议论这些。
主持人:我想作为您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应该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承华:其实孩子们都盼着这些问题早一些解决,希望孩子能够星期六,星期天不再补课,能够出去玩。
培养孩子成材要养成他们好习惯:读书,诚信和守时
主持人: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圆父母的愿望。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非常典型的案例,您也做了很多分析,包括今天有很多网友问到了,想买您这本书,您能不能说一说,再进一步解读一下,对青春期教育讲几个典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
关承华:其实今天我来做这个访谈,本来,无意提这个书的事。这是一个碰巧。这个书当时我的初衷,我积攒了很多东西,觉得想传给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们。在这里,我确实举了我从教生涯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说,我说到,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培养好的习惯,要从家长做起。这个好的习惯,很多很多。我只举了三个,一个是读书的习惯,一个是诚信,一个是守时。
主持人:为什么您把对于孩子的培养,把诚信和守时列为重点呢?
关承华:因为作为读书的习惯来讲,这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应该有这种体会。我在书里特别提到,读书成就了我的儿子。他从小就是特别爱读书。所以后来无论是读大学,都是很顺利的。诚信,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的诚信问题显现出来的很严重。我在书里特别提到了,考试作弊,撒谎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对于诚信这个话题来讲,其实应该是成年人的话题。孩子为什么现在不诚信,我觉得,究其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压力太大。他就要撒谎,学习压力造成的谎言比较多。或者比如改分数。今天考了75分,改成95分,这种现象挺多的。但这都是社会的这种学习压力是一个根源。另外还有大人的不诚信,成年人的不诚信。现在这种社会现象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讲,诚信,关系到他今后的未来,一辈子。而守时,看起来是一个小习惯,但这个小习惯,我觉得,影响他和人之间,和团队之间的这种关系。比如我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现在,尤其一些大的公司很注意一个人与他人的合作。你一个不守时的人,就很难在这个团队里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加强孩子的团队教育、感恩教育
主持人:国外,日本那些国家对孩子的团队精神培养应该是非常重视的?那我们国内的话,应该是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这种团队精神?
关承华:这种团队精神,我觉得,现在特别重要,但是咱们由于基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这种团队精神相对弱,跟独生子女这个很有关系。因为他在家里是一个人,他是家里的全部,是家里的百分之百。甚至那么多人在照顾一个人,形成了这种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强。而自我意识过强的人,团队的合作精神就相对差一些。包括团队这种教育,感恩教育,这都是今天的孩子们急需做的。
主持人:给他一种很好的基础。让他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越来越好,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应对。
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
主持人:刚才我们聊天室里有一位网友,您就别谈中学生了,谈谈大学生的问题。大学生的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有时候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谈到心理承受能力,您觉得,心理承受能力,在青春期应该怎样普及教育?
关承华:大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绝不是当时出现的,而是从小的事情。泼黑熊的刘才德,马家爵杀了室友,还能冷静的放在木箱子里,我觉得,这就是有才但是无人性。所以作为大学生来讲,出现问题,还要追根溯源。到了大学以后,大学如果能够在心理教育方面,能够跟上。我觉得,最近好像越来越重视。我看到媒体上在报道。
主持人:不少大学都在普及这方面的心理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承华:太有必要了。还有同学之间的沟通。往往这些孩子都是跟别人沟通比较少的孩子才出现这种现象。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因为8、9号马上再做高考了。我们再做这方面的解答吧。
高考建议:最近这几天之内,应以休息为主 调整心态为主
网友: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我的头昏昏沉沉的,像头被打了一棒一样,我该怎么办?
关承华:我建议你现在应该休息了,其实高考考的是知识的积累,绝不是考一时的东西。另外,高考,第一考知识。第二考心理。因为我带高三夜班的学生有一个切身体会。心理素质越好的孩子,考场发挥越好。太有关系了,所以只要你平时学的应该说,基本自己觉得还可以的话,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建议,你要放松自己。尤其临近高考,一般的学校都是临高考之前一周,尤其是北京的孩子,可能外地的老师抓得更紧,最后多上几天课,其实多上几天课,没有多大的意义。建议同学在最近这两三天之内,应该以休息为主,调整心态为主。我绝对相信,你玩两天,不会把你三年的知识忘了,不可能的。
主持人:应该是越到最后越轻松应对。
网友:快高考了,可是我父母说,我显得一点儿都不紧张,不像高考的学生,我也不像别的学生一样紧张兮兮的,很放松的。这是不是有点不正常?
关承华:正常。我听到这位同学的想法,我反而觉得很高兴。我觉得这位学生的心理素质可能好一些,但是我不希望他是一位过去从来不好好学习,对高考不重视,他不是这样的。起码他认为自己三年该学的东西都已经学了。作为家长完全没必要弄得那么紧张。家长永远要看到孩子在写字台前才踏实,这个没有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其实挺好。
网友:现在做练习时做对的题是运气比较好,高考时运气没那么好,其实是很不自信的表现,您认为应该如何自信起来?
关承华:您自己明明知道自己是不自信的表现,你还要不自信,这个谁能帮你呢?关老师没有这种能力,你今天不自信,通过一句话,你就自信了。你既然有这个能力,平时做得还不错,就是你的知识掌握好,而不是碰运气。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你要增强自信。我相信你,既然平时做得好,那么高考的结果和你平时的学习,真的特别吻合,真正说,发挥失常的,绝对是极个别,或者说超常发挥的。还是平时掌握得好与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