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常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鼻出血轻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鼻出血的病因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局部病因:1外伤;2鼻中隔偏曲、嵴、距状突;3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例如:1急性传染病;2心血管疾病;3血液病;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5肝、脾、肾等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6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由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也可发生鼻出血;7其他,如汞、磷、砷等化学物质中毒,鼻腔黏膜受到有害气体的刺激和腐蚀等。
鼻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中老年人鼻腔前部出血者较少,鼻腔后部出血则显著增多。由于老年人鼻腔黏膜、血管的解剖变化,以及老年人脑血流的特点和大脑自体调节的衰退,当患心血管疾病时,容易引起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具有反复、不易自止和出血猛烈的特点,易引起心脑并发症,危险性较大。老年人多为鼻腔后部及鼻咽静脉丛出血,该处比较隐蔽,检查也较困难。鼻咽静脉丛位于下鼻道外侧壁后方,由怒张的静脉和蝶腭动脉分布构成。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颇为多见。据报道,国外专家观察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半数出血发生在该处。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老年人鼻出血主要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常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及慢性肝、脾、肾脏疾病等。鼻腔的血管丰富而又表浅,血管周围黏膜下的组织少,如血压突然升高,就容易引起血管破裂而出血。这种出血时轻时重,与血压波动有关,是血压升高的信号。这时除了及时局部止血外,应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另外,老年人经常少量鼻出血、擤鼻涕带血丝或回缩性鼻涕带血,应警惕发生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癌瘤的可能。鼻腔后部出血时,往往血从前鼻孔流出的少,而大部分流向咽部,咽到胃里。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容易造成家属或医生对出血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不少老年鼻出血患者送到医院时,已是昏昏沉沉地濒于休克了。这种情况下,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加,危险性也加大。
遇到老年人鼻出血时,家属和病人千万不能紧张,如果紧张急躁,病人的血压反而更上升,容易造成失血过多,易于发生并发症。发生鼻出血时,病人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食指和拇指捏紧两侧鼻翼5~10分钟,同时于额部、颈部反复置换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促进血管收缩,若系鼻中隔前下部出血多可止住。如果是反复出血或用上述临时性应急措施无效时,则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减少失血量,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是处理好老年人严重鼻出血,防止发生意外的首要环节。如果病人就诊时出血严重,失血过多,甚至已出现休克现象者,应首先进行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抢救措施,同时检查鼻腔,尽可能明确出血部位做局部止血处理。鼻腔后部、鼻咽部出血应果断地施行后鼻孔填塞术,仍止不住出血者,可考虑施行筛动脉结扎术或颈外动脉结扎术。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镇静药对老年人鼻出血甚为重要。抗高血压药物对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脑血管病压力感受性反射减退者,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宜谨慎使用,必须避免急剧降压或过度降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