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癫痫灶的电生理病理学 【神经外科讨论版】

癫痫灶的电生理病理学变化对手术至关重要,主要病理基础是神经元的病理兴奋和减少对病理性放电扩散的抑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1)正常脑电活动节律
  正常大脑皮层神经元都进行着有节律的自发电活动,即自发静止节律,其电压波动在50~100uV间,其频率则随部位的不同而有一些规律性变化,如a节律(8~12Hz)多见于颞顶枕叶;B节律(20~25Hz)和6~8Hz的慢节律则见于中央前、后回;不定形低压节律并混有8~12Hz低压节律多见于前额叶;14~16Hz的低压节律并偶见2~4Hz的慢节律可见于岛叶边缘叶。各神经元放电呈非同步化,而这些变化则相当恒定并和细胞膜的周围性去极化相一致。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这些自发节律受意识状况,注意力、精力集中程度,随意活动及各种感觉刺激和皮层下活动等的影响,以上这些脑波的节律变化就是正常脑电的生理学基础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


  (2)癫痫病人的脑电活动
  当在病理情况下,脑波由于大量异常兴奋冲动传入时,形成超同步化节律,在脑电图上就出现高波幅病理波,这种神经元超同步化放电就是癫痫放电的电生理学基础。癫痫灶放电可通过三种形式传播。①皮层局部区域内突触环内传播。②通过皮层第1~3层细胞的水平树突纤维或皮层下U纤维传播。③神经元膜电位呈现过度去极化或反跳式过度极化状态。癫痫灶的电活动有两个特点:①脑组织中存在异常放电的痫灶。②脑组织中存在着对电刺激有过敏现象的区域,异常放电灶就是癫痫发作的来源。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癫痫患者的脑电图(EEG)改变有非特异性发作波和特异性发作波两种:①非特异性异常波:主要是爆发性异常波,是大量神经元过量同步放电所致,在EEG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高幅e波或8波的发放,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的间歇期。②特异性异常波有:棘波:是最具有特征的异常波,波幅高于背景脑波的3~5倍,波型似针样尖锐,多为位相向上的阴性棘波,是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标志,也是癫痫灶定位的标志。尖波:与棘波相似,但波顶不那么尖,周期较长,波幅较高,波型一般呈上升快下降慢的曲线,又称慢的棘波。这种阴性尖波是由于癫痫源灶的空间分布较广,神经元的不完全性同步放电或由远处棘波灶传播来的电活动,总之阴性尖波的出现意味着附近的病源灶范围面广或原发性灶源在远隔部位。棘一慢波综合:即在棘波之后出现一个持续性的慢波,而称之为棘一慢波综合,出现的部位则有癫痫源灶存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