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柱球,是按着人数轮流进行的一种集体性的室内球类体育活动形式,类似于今天的保龄球,产生和兴盛于中国的唐代。
十五柱球是一种很特别的体育活动,因为这项运动是以球当箭,以木柱为靶,故又称“木射”。唐人陆秉曾为此专门著《木射图》一书,对这一体育活动作了十分详备的介绍,可惜此书已经失传了。至宋朝时,人晁公武由于读到了此书,因而在他的《郡斋读书志》中对《木射图》作了简短的解题,为我们留下了较为形象的描述,他说:“《木射图》,唐·陆秉_为十五笋以代侯,击地球以触之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饰以朱、墨字以贵贱之。朱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墨者:慢、傲、佞、贪、滥。仁者胜,滥者负,而行一赏罚焉。”此文大意是说,用木削成笋形,作靶子,上缩下扩底平,立起来不易翻倒,总计十五根。这十五根笋分为两大类,一类通体涂为红色,分别刻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字,共十根;另一类涂以黑色,分别刻以慢、傲、佞、贪、滥等字,共五根。比赛时,将十五根笋立在平坦的场地一端,参加者在另一端,用一专用的木球去击打另一端的木笋,以击中朱色笋者为胜,以击中墨者为负,最后看谁击倒的朱色笋多,就是终胜者。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笋中所刻之十五字,是封建伦理道德对人臧否的基本准则,汉儒董仲舒提出“五常”,以仁、义、礼、智、信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到了唐代韩愈那里,把“五常”视为“五德”,认为五德是一个人先天就有的,并由此把人自然地分为上中下三品,品是不能改变的。而木射体商活动就反映了唐代以韩愈为代表的伦理观,即把“五德”扩充为十,并在其对立面上,寻出五个字,以分优劣、存褒贬。
中国的木射,很有可能是古击壤在唐代的变易,而从其比赛的形式规则分析,在某些方面又与西方的保龄球有些相似。
。